中国人的故事|靠坚守,他实现了治沙人的中国梦!

时政速递|来源:中国青年网2019-08-13 17:23:48|网络编辑:王琳

\

  美国宇航局等机构研究人员曾在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在分析了美国航天局“特拉”号卫星和“阿卡”号卫星的观测数据后发现,地球比20年前更绿了,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25%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比居全球第一。

  聚沙成塔,积腋成裘。这些绿色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无数中国治沙人夜以继日的坚守,王文彪就是其中一个。

  从沙漠深处的“挖盐工”到联合国的“地球卫士”,他用了30多年的时间,带领库布其人把6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了绿洲,描绘出了享誉世界的库布其模式。一路走来,无数次非议,无数次嘲讽,无数次不解,王文彪坚持的仍是自己的路。

  “恐龙蛋换咸鸭蛋,整个一傻蛋”

\

80年代,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资料图

  “你去盐厂很多同事都不看好,他们说要不了三年,你就得灰溜溜地回来。还有人说不超过三个月,你就得哭着喊着回来!”

  “嘴长在别人身上,他们怎么说我管不了。”

  这是王文彪去杭锦旗盐厂前,旗长与他的一段对话。

  作为“库布其沙漠之子”,王文彪曾经历过太多的贫穷和绝望。1988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政府决定对杭锦旗盐厂公开招用承包人。“不试一试,怎么能知道成败?”此时,已经是公务员的王文彪跃跃欲试,他想与这大漠搏一搏,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

王文彪在沙漠中种树。资料图

  杭锦旗盐厂位于沙漠深处,当时负债500万,18平方公里的盐湖被黄沙覆盖,生产难以为继。“县里的官”不做,要到沙漠里去做“挖盐工”?任谁都无法理解。“恐龙蛋换咸鸭蛋,整个一傻蛋。”面对周围人的冷嘲热讽,王文彪态度却十分坚决。

  风呜呜地刮起沙子,打在脸上像针扎。越野车驶入沙漠,王文彪扎进了祖祖辈辈都想要逃离的盐海子。坐在破烂的办公室里,面对着盐厂无路、无电、无水、无通讯、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的难题,王文彪依然乐观。

\

90年代初,老盐厂采硝现场。资料图

  “要保住盐厂,就必须治沙!”王文彪斩钉截铁。“治沙?库布其沙漠这么大,就凭我们这几十号人,沙没治了,反过来沙倒把我们给治了。”在一片质疑声中王文彪启动了一项工程:每卖1吨盐,就拿出5元钱用于沙漠治理。

  他从工人中选出27人组成林工队,专职清理沙子和种树。因为风沙太大,沙子清了又来,来了就再清。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柳树死了,换杨树;背风坡种不活,到迎风坡去种;今年不行,来年继续种……一次次地努力,树活了,草绿了,盐厂也转亏为盈。

  “几百年来都没人敢干的事,你王文彪能干成?”

  “不治服沙漠,沙漠就会吃掉我们。被沙漠吃掉是死,与沙漠抗争也是死,还不如放手一搏。”看着运输道路一次次被沙阻断,产品运不出去,企业一次次面临停产。王文彪做出了一个更疯狂的决定:修穿沙公路。

  一位老职工说:“几百年来都没有人敢干的事情,你王文彪能干成?我看不是得意忘形,就是脑子出了毛病。”“愚公能移山,我为什么不能在沙漠里修路?”他认定,穿沙公路一定要修!  

\

穿沙公路修筑现场。资料图

  修路资金至少需要七千万元,盐厂一年的收入只有四、五千万元,钱从哪里来?王文彪一趟趟地往金融贷款机构跑,一次次地被回绝。眼看着一条条求钱的路被堵死,他心急如焚。后来在政府的支持下,王文彪东挪西借,终于凑足了七千五百万元修路款。

  1997年4月3日,王文彪和盐厂的员工怀里揣着干粮,顶着风沙,拖着帐篷,走进沙漠腹地,与施工队一起开始修建公路。大漠里风沙大,一无技术二无先例,一夜之间,黄沙就把刚挖好的路基全部覆盖了。他们推了埋,埋了推,一晃3个月过去,路却毫无进展。

\

  库布其沙漠第一条穿沙公路是当地人民破解生存危机的利器,更刻下一代代治沙人追寻绿色的印记。资料图

  滴滴汗水粒粒沙,在杭锦旗政府的主导下,在杭锦旗十几万干部群众的支持下,1999年10月,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艰苦奋战,一条被誉为“大漠奇迹”的穿沙公路终于修成通车了!“65公里的路,整整修了3年啊。在沙漠里修路,我们修成了!”在通车庆典仪式上,王文彪言语哽咽。

  这条路背负着库布其沙漠几代人的梦想。王文彪感慨:“这是我最大的慰藉,也是我一生梦寐以求的事情。我就出生在库布其沙漠,我的童年曾经过着和这里老百姓一样的生活,我也深受其害,深知其苦,但我也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

  “在沙漠中要林子?想林子想疯了!”

\

如今的库布其沙漠。资料图

  “下游的百姓守着黄河,却喝不到黄河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这一直是王文彪的心结。围绕黄河修建防沙护河锁边林,是不是就可以锁住黄河的沙?王文彪竟然想在黄河身上做文章!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但王文彪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谁都无法阻挡他搞黄河锁边林的决心。

\

  每年可以阻止上亿吨黄沙侵入黄河的护河锁边林。资料图

  2001年,规模宏大的锁边林工程开建,大规模的沙漠治理行动全面铺开。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南岸,240多公里的长度,单围起来就用了两个月。沙漠里还散落着几十户牧民,王文彪和他的工作组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终于将牧民全部搬迁出去。  

  路不通,苗进不去,怎么办?王文彪带着员工把边上的沙子推平,上面撒上黏土,再洒上水,再轧,硬是轧出了一条路。就这样,王文彪与沙漠一斗就又是许多年。

  2004年,锁边林工程完成,不但锁住了流向黄河的沙,而且使库布其沙漠的生态得到了进一步的修复。大面积以甘草、沙柳、杨树为主的经济生态林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带动了当地1万多农牧民共同致富。

\

  如今的库布其沙漠。资料图

  经过30年的植树造林,如今库布其沙漠18600平方公里的土地,有6000多平方公里得到治理,绿化面积达3200多平方公里,库布其沙漠从祖国正北方的一块“黄褐斑”变成了一枚“绿宝石”。

  “我们要守住每一寸土地,让更多的沙漠变绿”。时至今日,王文彪和无数“王文彪们”让沙漠变绿的脚步从未停歇。“坚持、坚韧、坚守”的血性,已成为了他们骨子里的东西,永远不会变。

\

王文彪接过了“全球治沙领导者”的证书。资料图

  2013年9月23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召开。王文彪迈着坚实的步伐走上全球瞩目的领奖台,接过了“全球治沙领导者”奖牌与证书。

  王文彪说:“我想把这块奖牌献给我的祖国,这个古老的国度有个年轻的‘中国梦’,那就是我们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就是我们治沙人的‘中国梦’。”(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慧慧 杨月 实习记者 曹若鸿)

  【原文链接】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