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水畔的慷慨悲歌
——广西原创音乐剧《血色湘江》致敬长征精神
台上,烽火硝烟中先辈们抛洒热血;台下,观众的热泪静静滑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精心打造的原创音乐剧《血色湘江》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连演3场,场场爆满,人人动容。
“《血色湘江》再现了长征途中的湘江战役的红色史诗,书写了红军将士初心如磐的革命信仰力量,是广西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积极行动,我们以实际行动弘扬长征精神,通过优秀作品向历史致敬、向英雄致敬。”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晓莉说。
用心触摸英雄历史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莫食湘江鱼。”
激昂慷慨的唱段悠悠传来,瑶妹“凤鸣”带着红军遗孤“小湘江”来到湘江边祭拜英灵,面向血水染红的湘江和写满红军战士姓名的军旗,默默叙述着那段发生在湘江畔的壮烈故事。
这是音乐剧《血色湘江》中一个动人场景。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最关键的一仗。红军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浴血奋战,撕开了敌军的封锁线,留下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血色湘江》以红34师师长陈树湘为创作原型,讲述了陈树湘鏖战到弹尽粮绝,腹部中弹不幸被捕后,宁死不屈断肠明志的悲壮故事。
“《血色湘江》结合了歌剧的庄重大气、话剧的严肃内敛、舞剧的激情张扬等特点,力求在舞台上传承红色基因,让主旋律文艺精品在新时代焕发新光亮。”《血色湘江》总导演陈蔚介绍,该剧由广西演艺集团创作演出,国内优秀歌唱家高鹏、吕薇、金郑建、田浩、崔京海等加盟,与广西演艺集团创作演出中心声乐团、交响乐团、舞蹈团等一批优秀艺术专业人才,共同组成一个近200人的演员班底,历时近一年共同打造这部恢宏大气的史诗大剧。
为了更真切地还原湘江战役的历史故事,创作出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优秀作品,今年年初,剧目主创、主演团队先后多次前往湘江战役发生地实地采风。
采风团认真聆听当年的革命故事,一次次被红军将士视死如归的精神震撼。“舞台上每个英雄形象、每个壮烈情境都从湘江血战中来,鲜活生动、感人肺腑。”陈蔚说。
富有仪式感的创作
如何将宏大的历史题材通过音乐剧的方式呈现,是《血色湘江》创作的难点和初衷。编剧钱晓天说:“我们在唱词中多次使用红旗,象征革命火炬高高飘扬。将士手挽手肩并肩,旨在展现红军以血肉之躯铸就铜墙铁壁的团结协作精神。”
为了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触摸到血与火的战争岁月,主创团队运用当代舞台观念打造舞台。“这是一次富有仪式感的创作。”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血色湘江》舞美设计刘科栋说,剧中舞台不是传统的写实布景,而是一种诗化的虚实结合,比如桥构成了一种隐喻,塑造出过即生、断即死的意象,是湘江战役之后共产党走向最终胜利的生死之桥。
音乐是音乐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故事环境的衬托、人物形象及心理状态的表达都起着推动作用。由朱曼执棒指挥的广西交响乐团,演奏出气势恢宏的战争序曲,让人热血澎湃,每一个音符都是亮点,每一场排练都很精彩。
“《血色湘江》中的音乐融合了广西地方音乐特色,雄壮热烈中不失柔美细腻。”青年作曲家张巍搜集了大量广西传统民歌和传统器乐素材。在创作中,他加入铜管器乐,融入电子音色,通过极富张力的旋律把观众拉进恢宏的战争场景中。
舞台上的完美呈现,源自台下的千锤百炼。文艺工作者们对艺术创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令人为之动容。《血色湘江》从策划到创排,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近乎完美:为贴近角色,演员们到军营进行封闭式军训;为更好地还原陈树湘形象,主演高鹏减重30多斤。
女高音歌唱家吕薇在剧中饰演性格刚烈、敢爱敢恨的瑶族姑娘凤鸣,“从采风到演出,我一直沉浸在那段英雄不朽的难忘岁月里,深刻理解了家国情怀”。
传承红军长征精神
“《血色湘江》的使命,就是要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传扬下去。”陈蔚说,剧组始终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把所有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信仰灌注到作品创排中,全身心扎进去学红军、演红军、做红军,力求以宏阔的叙事、壮观的场面、鲜活的人物、感人的细节,铺展出一幅红军战士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英雄史诗。
“我深深被湘江战役的惨烈、悲壮,以及红军战士舍生忘死的精神所感动,所以希望呈现给观众的作品,能让更多人真正感受到当年的长征精神。”回想起采风经历,陈蔚情绪依然有些激动。
“当深入到红军作战的环境和土地上时,大家都被震撼了,从采风到排练,我们完全沉浸在那段历史中。”吕薇说,致敬无名英烈,再现英雄史诗,为精品艺术创作呈现而努力,是《血色湘江》每一位演职人员信念所向,希望该剧塑造的人物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拼尽最后一兵一卒,壮烈践行‘誓死保卫党中央’的铮铮誓言。在烽烟滚滚的年代,这种大无畏的选择,唯有‘信仰’二字。”高鹏说,他跟随团队前往桂北采风过程中,看到年仅14岁的红军战士为革命牺牲时,内心受到极大震动:“这些感受在我们的排练中,逐步加深,直至传递给观众。”
“这是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的一次生动实践。”陈蔚说,“我们要把《血色湘江》打造成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三精’作品,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向长眠于桂北湘江的烈士们致敬!”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谭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