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11月18日北海讯 (记者 尹赛楠)“南山南,北海北,北海有绿水。”11月16日,跟随“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采访团的脚步,记者来到素有“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美誉的北海,一同探寻这颗广西南部“明珠”所走出的生态文明之路。
南澫中心渔港。(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从市区出发,驱车不过十公里,采访团来到位于北海市西部的南澫中心渔港。这里,是目前北海市内级别最高的渔港之一,也是全国首批的国家级中心渔港。步入渔港,迎面吹来的海风中飘散着阵阵鱼香,湛蓝的天边与碧绿的海面交界处,一艘艘渔船缓缓驶入港内,当地渔民将一筐筐鲜鱼蟹虾搬运到岸上,俨然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
“放在3年前,这些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北海市市政局副局长刘显旭告诉记者,以前船上的渔民经常将生活垃圾、船舱油污等直接倒进海里,造成水体严重污染,水质恶化。“2016年7月,北海市政府下达《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南澫渔港水体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开启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之路。”
“针对南澫中心渔港水质污染的原因,我们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清淤疏浚、探源截污、垃圾清理、油污处理、网箱清理、综合整治的六大具体做法,扎实推进港内黑臭水体整治。”刘显旭说,现在渔港水质变好了,鱼虾的产量变高了,周围的渔民也更自觉了,不会往海里乱丢垃圾了。
水体整治后,鱼虾产量也开始变高。(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目前,南澫中心渔港已具备较强的服务功能,有效地缓解了北海市内港和电建港渔船拥挤压力,对渔民转产转业,促进渔村渔民增收、海洋渔业发展,保护渔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告别了南澫中心渔港,采访团来到了位于北海市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冯家江流域,而这里的变化,同样地覆天翻。
“过去,冯家江流域共有大小363个排口,其中污水及雨污合流直排口53个,雨水排口23个,养殖场排口287个,虾塘养殖面积近2000亩,养猪场约24个。仅雨污排水口,一年排入冯家江的污水就有约1650万吨,相当于每天有24个标准游泳池的污水倾泻进入冯家江。”北海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庆习告诉记者,近几年,冯家江水质逐年恶化,长期处于劣五类,湿地植被和水生生物受到侵害,生物多样性下降,对出海口的红树林保护区和银滩造成污染。
北海市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面对不断恶化的水域环境,北海下定决心对冯家江流域进行生态环境治理。从2018年开始,北海市开始综合整治冯家江流域生态环境。其中包括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大冠沙再生水厂及补水管道、水利河道、生态修复、海绵城市、景观及智慧水系八大工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原先江畔2000多亩淤泥沉积、发黑发臭的虾塘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焕然一新的滨海胜景——江面波光粼粼,沿岸青草郁郁,漫步其中,皆是泥土的芬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许,这就是冯家江流域治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最生动实践。(完)
北海市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