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漫卷左右江。
90年前,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动和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这是我党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斗争的成功实践,为我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吃水不忘挖井人。90年来,左右江革命老区群众一直不忘底色,以百色起义精神为指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用好红色资源,用拼搏和奋斗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
红为底
左右江畔扎深根
红色,是左右江革命老区的底色。
进入左右江地区,随处可以感受到那深入骨髓的红色基因。
革命的牺牲精神,滋润着这片土地。
“这个是我爷爷的,这个是我父亲的……”11月19日,记者来到巴马瑶族自治县退休老干部李善源家中,最显眼的便是墙上那一张张烈士证明书。1922年,李善源的爷爷李天成率28位家人参加韦拔群组织和领导的革命斗争。这28人中,有7位光荣牺牲。
红军屯、红军村就像左右江革命老区的红色印记,记载着一个个红色的故事。
凤山县中亭乡中亭村就是一个普通却不平凡的村落。1930年初,时任中共东兰县委委员韦菁到中亭村开展土地革命成功后,取得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当时村里200户人家除两户地主外,每家都有人参加红军、赤卫队。如今在村中心,矗立着一座被宝塔松环绕的烈士纪念园。该县政协原副主席罗文岩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该村牺牲的革命烈士和被敌人杀害的群众达233人,“这里种植的233株宝塔松就是为了纪念他们。”
感恩之情,一直留在老区人民心间。
在平果县果化镇山营村山心屯的山坡上,高耸着一座远近闻名的红军伏击战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最初由屯里192户群众自筹资金修建。1930年红军曾在这里打了一场伏击军阀的恶战,损失惨重。纪念碑修建发起人、山心籍退休老干部农存贵介绍,山心屯群众一直没有忘记这片被先烈鲜血染红过的山坡。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山心人民,决定修建纪念碑感恩“挖井人”。
红依旧
守望初心不褪色
红色,在左右江革命老区从未褪色。
当地党委和政府不断加大力度,采取多种举措做好红色遗迹保护工作及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守住老区底色。
精准呵护老区红色遗迹。位于河池市金城江区河池镇的红军标语楼,是全国红军标语遗址中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地方。随着时光流逝,标语、漫画普遍出现剥落等损坏现象。河池镇文广所所长莫建介绍,由于标语都是题写在土墙,修复十分困难。今年6月,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金城江区请来专家采取与敦煌壁画修复同样的工艺技术对标语进行抢救性修复保护。11月22日,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修复,许多标语得以重新清晰呈现,甚至一些曾隐藏在墙壁批灰背后的标语也重见天日。
通过地方立法推动红色遗迹保护。2016年12月1日,百色市出台实施的第一部地方实体法规,就是《百色市百色起义文物保护条例》。
该条例实施后,有效解决了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不够规范等问题,为保护百色起义文物提供了翔实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成立专门机构完善红色保护。东兰县是全国最早开展农民革命运动的地区之一,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百色起义的策源地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全县共有45处具有教育意义的革命遗址,被誉为“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为了统筹管理、规划和建设全县红色资源,该县于2015年成立了壮乡英雄文化园管理处。管理处成立后,景区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服务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好促进了红色文化保护和红色旅游发展。
不断创新传承手段。在百色起义纪念馆,除了馆方讲解员之外,还有戴着红领巾的青少年志愿讲解员为游客提供义务讲解服务。该馆副馆长王昌文介绍,通过讲解培训,很好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从而培养红色文化传承人。今年以来,龙州县结合丰富红色资源,启动中小学学校“赤色龙州”红色研学课程评选活动,并以此推动该县革命文化教育普及。
红似火
助推发展添动力
红色,为左右江革命老区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左右江革命老区不断以红色文化为动力,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百色起义之前,韦拔群就在东兰县的列宁岩创办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老一辈革命家利用讲习所传播进步思想,培养革命骨干,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跨越90载光荣与梦想,讲习所这一形式依然发挥着光和亮。2015年,百色市开始创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讲习所(室),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变成接地气的本地话,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生动实践。2018年,全区首个新时代讲习所在靖西创立后,以燎原之势覆盖壮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1930年4月,邓小平、韦拔群、雷经天等起义领导人在东兰县开展土地革命试点,制订《土地法暂行条例》《共耕条例》。
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那条修建于土地革命试点时期的“共耕渠”,今天依然有一渠清水灌溉着村中土地。而“共耕”做法,有了新的内涵。该村搞起“红色共耕社”发展特色农业,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效的产业支撑。
老区的红色遗迹,也成为推动老区发展的宝贵财富。
龙州县上龙乡上龙村水陇屯就是一个例子。1929年期间,邓小平、李明瑞等革命者为筹备龙州起义多次经水陇屯往返龙州与百色之间,并在此召开水陇平叛会议,为龙州起义奠定了良好基础。如今,当地在这里建设了龙州(水陇-甫茶)红军路景区,今年接待游客已超过3.5万人次,村民们通过开设农家乐等方式吃上了“旅游饭”。
11月16日,我区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提出,将大力推进以左右江红色主题国家文化公园为代表的一批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届时,老区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更上一个新台阶。
(本报记者 陈 强/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