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观新貌
本报记者 韦鹏雁
“平力屯的覃建文在县城买了大房子!”近日,一则消息在田东县朔良镇那娄村传开。
11月6日,记者在县城采访覃建文,他正忙着卖脐橙。对于传言,他大方回应:“刚买的,140平方米,首付13万元。”覃建文曾因孩子读书、家庭开支大等原因,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短短几年时间,他就实现高质量脱贫。
这是如何做到的?
“种柑橘。”覃建文说。他家里种有600株脐橙、300株默科特,目前脐橙已进入丰产期。11月份起,今年的脐橙开始上市,每天能卖100公斤左右。今年仅此一项纯收入6万元左右。
那娄村是田东4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种柑橘的成本可不低,哪来那么多钱?”记者又问。“全靠有贷款。”覃建文打开话匣子,讲述致富历程。以前那娄村的产业以甘蔗为主,2010年前后,镇里动员群众退蔗种柑橘。果苗政府免费给,但覃建文种不起,按照现在的种植规模,最少要投入2万元后才能达到挂果期。
俗话说:“钱找钱容易,人找钱犯难。”2008年,田东成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开始推行“信用村”的金融扶贫政策,列入“信用村”的农户无须抵押,就可向银行借贷1万-5万元。但那娄村有几户村民到期贷款没还清,一直评不上。2012年,乡亲们伸出援手,主动借钱给这些村民还款,2013年那娄村成了“信用村”。覃建文2014年贷款5万元,除了种植柑橘,还种了8000株速生桉。他说:“桉树明年就能砍伐,到时手头就更宽裕了。”
站在那娄村村委会楼顶,放眼望去,四周全是柑橘园,金黄色的果实压低了树枝,丰收已成定局。村党支部书记黄永荣说:“这些都是乡亲们用贷款种起来的。”据统计,全村338户累计从金融机构贷款1632万元,种植柑橘3800亩、杉木3500亩、油茶1800亩、板栗3000亩。村里正在对8户进行脱贫评议公示,全村只剩1户未达脱贫标准。
那娄村的发展是田东农村金融改革的一个缩影。“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力求破解‘农民贷款难、银行放贷难、农村支付难’等农村金融服务难题。”田东农村改革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该县以实现金融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探索以“农金村办”为核心,建立农村金融组织、信用、支付结算、保证保险、抵押担保、村级服务等“六大体系”,开展金融扶贫,配套农村产权改革,形成全覆盖、可复制、易推广、能持续的农村金融普惠机制。
金融扶贫“田东模式”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田东金融机构种类齐全度居广西县域首位,累计向农户发放无须联保、担保、抵押的小额贷款超40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转账支付电话“村村通”的县份……
田东农村金融改革硕果累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将田东经验向全国推广。在金融的助力下,田东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下一步该县将致力于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