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广西优秀剧目名单近日在南宁市揭晓,全区各地共有15部优秀剧目作品榜上有名。其中,邕剧《顶蛳山人》是南宁市入选剧目,为大力传承弘扬南宁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作出了新的贡献。
2018年12月在南宁市首演的邕剧《顶蛳山人》,是南宁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精品项目。该剧由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牵头主办,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创作、排演。作为首次以戏曲手法来展现史前故事的《顶蛳山人》,以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南宁顶蛳山遗址文化为素材,描绘出新石器时代的顶蛳山人在邕江之畔生活、繁衍、创造的图景。这部剧作打造了“史前剧”的新概念,以南宁本地古老剧种——邕剧来演绎史前文明进程,向远古南宁的开拓者表示敬意。【详细】
在广西首府南宁,有一种“土特产”叫邕剧,“邕”指南宁市,“邕剧”就是南宁的地方戏,也是数十代土生土长的南宁人留在历史变迁里的本土记忆。那么关于邕剧,你了解多少?赶紧和小编一起来补补关于邕剧的小知识吧!
邕剧知多少
视频:《邕剧》(来源:南宁电视台)
邕剧是广西四大地方剧种之一,旧时习称为“广戏”“老戏”“五六腔”,流传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省及越南、柬埔寨等国。它发源于湖南,属皮簧声腔系统,因活动中心在古邕州一带,且用邕州(南宁的古称)官话演唱,新中国成立后将之定名为“邕剧”。邕剧扎根民间,在历代艺人的精心打造下逐步完善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带有浓郁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唱腔、表演程式、演出剧目,在民间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深为南宁及周边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
邕剧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东南亚地区颇具影响力。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央领导多次观看《拦马过关》《泗水关》《五台会兄》等优秀邕剧剧目,给予高度评价。剧团在为越南、缅甸、柬埔寨、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和代表团演出时,也同样获得高度赞誉。邕剧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邕剧:曾经一票难求
邕剧老照片中的凤冠
20世纪50年代,南宁市最热闹的地方是交易场一带,因为那里有一座邕剧院。
每天清晨,邕剧院旁边的朝阳溪畔,就传出男女演员们吊嗓子的声音:“沙古伦昆沙古沙……”或者是打引子:“珍珠帘,金钩倒挂……”或者是练唱段:“大宋朝有一座天波府!”
当时,竹篱茅舍的邕剧院戏棚,凡有演出,都会“顶栊”(满座),特别是新戏推出。无论是参加中南区戏曲会演获奖归来的《拦马过关》,还是从昆曲移植的剧目《十五贯》,或者本剧种经典大戏《杨八姐搬兵》、新编民族传奇好戏《百鸟衣》,热情的南宁人都会奔走相告,一票难求。
然而,风云流泻,万变磅礴,经历种种历史变故的邕剧衰落了,濒危了。
代表剧目
邕剧的剧目丰富多彩的,据不完全统计,邕剧传统剧目大小共七百多个,保存下来的剧目有418个。这种极具地域特色的戏剧文化是岭南民间艺术的结晶,有着特殊的价值。邕剧传统剧目主要有:《五台会兄》《西河会妻》《三进士》《长生乐》《七状纸》《纪鸾英招亲》《霸王归天》《杨八姐搬兵》《百鸟衣》《春满柜台》《王六郎》《红碗记》《陈塘关》等。
邕剧传承现状
与其他非物质文化一样,邕剧受到外来文化、多元文化的冲击,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且此时的邕剧经过很长时间的沉寂之后已经鲜为人们所知,研究、抢救、传承、保护邕剧的任务非常紧迫。为了使邕剧得到传承与发展,广西的文化部门启动了邕剧保护抢救计划,发掘整理了一批传统剧目,并录制了《杀四门》《大乱金殿》等几十个传统邕剧,邕剧团也得以恢复。
在保护的同时也注重创新。如今,《龙象塔奇缘》《开泰新声》等一批新编邕剧剧目广受观众欢迎。一些已退休的老艺人和戏剧发烧友也自发地组织邕剧业余剧团排演邕剧,活跃在城市和农村的舞台。邕剧这一民间剧种重新焕发了生机和光彩。
来源:南宁日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八桂书香、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