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在困境中成为“欧洲领袖”

国际新闻|来源:中国青年报2020-01-02 09:34:41|网络编辑:罗娴子

  重新翻看2019年初的法国时政新闻你会发现,“四面楚歌”“焦头烂额”是当时出现频率很高的几个词。“黄马甲”抗议活动使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支持率跌至历史最低水平的24%。谁能料想得到,内政方面困境重重的马克龙,通过在外交舞台展现雄心壮志,一步步成为“欧洲领袖”。

  马克龙的第一个动作,是在2019年1月22日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签署新的法德合作与一体化的《亚琛条约》。不少人当时认为,在德法都面临国内危机、两国利益存在分歧的情况下,《亚琛条约》操作性不强,只具有象征意义。但是,新条约的签订,预示着德法将共同应对英国“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在欧洲不断高涨的民粹主义思潮。正是从签署《亚琛条约》起,“用统一口径为以法德为基础的整个欧洲发声”,成为马克龙一整年的核心外交方针。

  德国遭受经济衰退的打击,英国陷入“脱欧”困境,意大利因国内民粹主义思潮涌动导致政局混乱,马克龙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定位为新的“欧洲领袖”。于是,马克龙的第二个动作便是,以新一届欧盟机构领导人换届为契机,在欧盟多个关键职位提名上赢得了话语权,扮演了“欧洲发言人”角色。

  2019年,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用同一种声音说话”的第一个听众,便是中国。3月2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一道,与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了会晤。由马克龙发起、中国领导人和法德政府首脑、欧委会主席共同参与的“四方会谈”,在形式上还未有先例,被解读为欧洲希望团结一致地面对中国、与中国合作。事实上,马克龙在会晤时也表示,一个统一的欧洲才能与中国一道,在维护多边主义时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2019年11月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时,马克龙还刻意让欧盟农业事务专员霍根和德国联邦教育事务与研究事务部长卡利切克随行,体现了法德和欧洲共同与中国开展全方位合作的重要性和意愿。

  此后,无论是在防务安全上警告欧洲国家、“诊断”北约已经“脑死亡”,还是抬高欧盟扩张“门槛”、反对阿尔巴尼亚和北马其顿的“入盟”谈判;无论是作为“调解者”利用G7峰会的主场试图撮合特朗普与伊朗总统鲁哈尼会面、缓解美伊紧张关系,还是召集俄、乌、德领导人共同商议解决乌克兰东部边境的问题,马克龙站在法国,面向世界,整合着欧洲资源,重建着欧洲秩序,传播着欧洲声音,努力实现“欧洲的觉醒”。

  尽管在国际舞台成绩斐然的马克龙依旧未能平息国内的“黄马甲”运动,在2019年岁末还因坚定推行养老金制度改革引发法国25年来最大的一次罢工游行,但人们看到,马克龙在这一年用行动践行着他在2019年新年致辞中的承诺:打造“新法国”,唤醒“新欧洲”。他也成功赢得了民众的肯定,支持率从24%上涨到2019年12月的34%,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欧洲政治周报》12月评出的最新“欧洲权力人物榜”上,马克龙位列榜首。这,是否说明他已悄然成为“欧洲领袖”?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