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石头缝”里长“金果”吐“银丝” 富了百姓“钱袋子”
在土地贫瘠的地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百姓致富的“法宝”。在靖西市南坡乡,昔日的山旮旯地如今满山遍野挂满脐橙“金果”、吐出桑蚕“银丝”,成为当地老百姓名副其实的金袋子。
春节前,靖西市南坡乡逢鸡村水果扶贫产业示范区的山坡上黄澄澄的脐橙挂满枝头。虽然已经过了南坡脐橙的收获期,但因为客户的要求,这一批果子还留在树上。南坡乡党委书记黄正刚说,南坡乡被当地人称为“靖西的西藏”,不但海拔高而且“九分石头一分地”,是典型的石漠化片区。过去,贫困群众想要致富首先要克服“四难”:“第一是发展产业难,第二难是饮水难,第三是公路条件难,第四是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难。我们没有足够的土量,一亩地里90%都是石头。”
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支持带来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靖西市南坡乡结合实际,主打桑蚕、水果特色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开荒,鼓励“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逢鸡村选择发展水果产业,千亩脐橙基地孕育着村民致富的勃勃生机。黄正刚告诉记者:“逢鸡村总共有4062亩土地,种下水果的就有3650亩,(贫困户)覆盖率达到100%。另外,全乡总共有3.5万亩桑蚕,基本达到‘人均一亩桑、户均三亩果’的特色产业发展目标。”
通过发展水果和桑蚕等特色产业,当地的农户达到了每户5~6万元的收入标准。在南坡乡达腊村桑蚕扶贫产业示范基地,李芳菊是村里的种桑养蚕致富带头人。2005年就开始种桑养蚕的她,通过发展桑蚕产业1年的收入超过7万元。李芳菊说,这几年通过种桑养蚕大家的生活都变好了:“以前我们都是种玉米养猪,收入肯定是很少的。后来我就种桑养蚕,开始是种几亩,后来才慢慢增加,他们看见我收入多了就跟着我(种)了。养一批蚕就够一年的玉米(钱)了,我到现在已经种有25亩了。”
为动员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助力群众脱贫致富,南坡乡可谓做足了“功课”。昔日的石头缝里,如今挂满“金果”、吐出了“银丝”,成为当地老百姓名副其实的金袋子。南坡乡党委书记黄正刚表示:“发挥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能人和社会能人示范带动,把农户调动起来以后,各项产业进行打包进园,统一管护管理,我们做好协调服务,协调产品销售途径和渠道,为群众打好产业基础的情况下,我们各项产业也得到了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