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簸箕船,水上“不倒翁”

东盟|来源:环球网2020-02-28 11:44:30|网络编辑:罗娴子

【环球时报驻越南特约记者 白勉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仇秀莉】岘港,越南中部滨海城市,为天然良港。在其西南60多公里的美山有古代占婆塔群遗址,其东南35公里则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会安古镇。在岘港的海边,经常看到无数只形似“大簸箕”的圆形小渔船,闲置时就倒扣在海滩上,远远望去,如同一个个小馒头。当地有一个热门旅游项目,就是坐簸箕船。岘港安秋盆河上有座迦南岛,在一大片水椰林中载着游客的簸箕船就像水中不倒翁一样,旋转、前进,东倒西歪,但却不倾覆。前不久,笔者就刚刚在这里体验了一把簸箕船。

传统的渔船只需向后划水就可以前进,而簸箕船由于圆形船体自身会在水上旋转,因此想要前进必须用弧形的划水方式,更要掌握好划水的方向和力度。但一旦入了门,就会觉得簸箕船的操纵十分有趣。簸箕船不大,除了一个船夫,一般只能坐一到两个游客。有的船夫在海面上会把船桨交给游客,让其体验划船。游客手忙脚乱,船还是原地打转。还有的船夫在船上随着音乐翩然起舞。船夫在船上舞动,引得船体前后晃动,更绝的船夫会让游客坐在簸箕船的一边,自己在另一边故意晃动,使游客在另一边上下起伏、几近失重,看起来仿佛在巨浪上摇摆随时要掉进海里。游客从船上下来时往往大呼过瘾。

笔者乘坐的簸箕船的船夫打开船上的音箱,随着欢快的越南歌曲的旋律,摇动手中的长桨,在水中空中上下翻飞,簸箕船被他划得飞速旋转,上下左右翻腾,溅起朵朵浪花,而他依然稳稳地站在小船中央,他高超的技艺赢得一片喝彩声。

簸箕船的特殊来历

据传,19世纪法国殖民越南时,对当地渔船课以重税。当地渔民便用竹条编成圆形的大簸箕,并乘着这种簸箕船出海打鱼。由于没有船头船尾,船身低、重量轻,每一项指标都达不到法属政府对渔船课税的标准,当地渔民因此得以逃避殖民者的渔船税。

簸箕船一般都是渔民们的夫妻船,男人通常站在船头,赤着脚,稳稳地立于船中,手握长桨划船,任凭风吹浪打,纹丝不动,如同钉在船上一般,他的女人则负责将捕捞的小鱼、螃蟹、大虾放入小盆里,回家后共同享受海鲜美味。

簸箕船由当地专业的船工手工制造,这些船工的手艺往往是由造船世家代代相传。在他们手里,传统的簸箕船必须要用嫩竹编制,因为嫩竹重量轻、韧性好。把嫩竹切成竹片,在阳光下晒干,然后像编竹筐一样编成巨大的簸箕。

编织簸箕船难度很高,编织匠要有强劲而巧妙的双手,再加上娴熟的技艺才行。编织匠家门前都打着短竹桩,作为编船的模子。通常由竹子皮编织而成,底部再刷上树胶或桐油防水。

这看似简单的工艺,要求很高,必须要编得严密扎实,在出海时才能经得起风浪的考验。首先,要按尺寸把竹子切成段,刮去青皮层以备涂油,接着劈成篾片,晒干后放在露天吸霜。其次,还要注意防雨,因为篾片淋雨后会变脆易断,雨季必须准备大量的竹子,劈成篾片放在屋内晾干。

编好簸箕船后,船工会先涂一层焦油,然后再涂一层牛粪,晾干后再用一种当地特有的树汁浸泡,最后放在太阳下暴晒使之干燥。经过这样多层处理的簸箕船,防水性能十分好,往往在海上漂几十年都不会进水。据说一只质量上乘的簸箕船,可以经历渔民三代人的传承,能够承载岁月的侵蚀。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新技术也用到了簸箕船上。除了传统的竹编簸箕船,我们有时还能看到聚乙烯、玻璃纤维的船体或金属皮的船体,有的船体还画着越南传统图案的彩绘,甚至有的人还在簸箕船上装了船帆或发动机。

作为渔船或被弃用

簸箕船,不论作为渔船,还是旅游船,都很受欢迎,但随着渔业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簸箕船作为渔船的功能逐渐萎缩。岘港在2016年发布了一条旨在保护近海渔业资源的法令,其中要求2016年—2020年逐步减少0.5吨以下的近海捕鱼船只,簸箕船恰好属于这一类。

该法案还说,政府会给主动放弃小型渔船打鱼的渔民一笔资金,用于寻找新的谋生之路。但很多人世代捕鱼,簸箕船是他们祖祖辈辈谋生的工具。对于他们而言,缺乏其他的技能,即使得到一笔补助,也很快会坐吃山空。

在不久的将来,簸箕船作为渔船很有可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仅作为越南特色的水上旅游项目存在。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