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山下,御临河畔,重庆两江新区工业园区,一家家企业陆续复工投产,一个个项目加快开工,沉寂一个多月的机器轰鸣声再次响起……连日来,重庆市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打出政策“组合拳”,有力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重大项目建设,尽最大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防控形势积极向好
当前,重庆市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精准防控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月29日,重庆市连续5日无新增确诊病例,26个区县连续14日无新增确诊病例,待排查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持续减少。
重庆市成立了社区排查防控工作小组,开展社区拉网式排查,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他们以区县为单元,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抓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强化因时因事动态化防控,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加大生产保障力度,多方协调浙江、山东、河南等省份原材料供应商,加强本地生产商与供货方和物流方衔接。
重庆市启动对所有新增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措施,设置200多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配备相关设施设备,设置“点长”,实行“点长负责制”。这些医学观察点具备良好居住条件,全部落实专人免费提供营养餐配送、代购物品等24小时“保姆式”服务。
在重庆铜梁区,农村3户以上集中居住的院落都建立“院长制”,村社干部担任“院长”,除做好院落日常防疫工作外,“院长”还当起春耕生产引导员和代购员,做到防疫春耕“两手抓”;在南川区,区、乡、村三级联防联控网络让排查横到边、纵到底、无盲区、无死角,目前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超过90%。
大数据智能化作用凸显
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是重庆当前复工复产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重庆积极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智能化改造为企业注入“活力因子”。在当前重庆复工复产的企业中,一些智能化项目展现出人工依赖度低、网络协同和生产效率高的特点,实现稳生产、保供给,复工复产优势凸显。
在长安汽车重庆渝北工厂,汽车零部件在生产线上自动传输,无人操作的物流小车按照地上划定的线路穿插往返,生产车间里只有零星几名工人戴着口罩操作、巡检,“主力军”是流水线上700多台工业机器人。据了解,该工厂生产自动化率在90%以上,比传统汽车工厂生产线少了一半多人工,而且运用了工业物联网平台,生产线能定时采集制造数据上千万条,从而对设备运行实时监控预警。
“实施智能化生产避免人员扎堆,让不少像长安汽车这样完成智能化改造的企业,能在疫情防控等紧急状态下快速复工复产。”重庆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重庆市共推动实施1280个智能改造项目,认定建设115个数字化车间和25个智能工厂。
中国移动重庆公司联合江北区大数据局,为计划复工企业量身定制了“防疫复工申报服务平台”,该平台实现线上自主填报,智能搜集复工人员基本资料、健康状况等信息,为政府对企业复工审批提供辅助依据。目前该平台已投入使用,服务上千家复工企业,覆盖人员数万人。
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志杰说,针对当前疫情,两江新区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采用提时效、降成本、保畅通等多方措施,开辟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为通关企业办理手续,保证零延时,提高中转货物效率。位于两江新区的果园港利用“国际多式联运系统”实现在线办公,全程做好提货、报关、仓储等各个环节,确保物资快速清关。
“龙头”牵引全链复工
疫情防控不松劲,经济发展铆足劲。2月28日,记者在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长安福特变速器工厂看到,车间内多条生产线已启动运行,上百名工人正戴着口罩、头套忙碌作业。
“目前有超过400名员工顺利返岗,生产的变速器产品除供应长安福特在全国的多家工厂外,还将销往北美、南美、欧洲以及印度、越南等海外市场。”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人事与行政副总裁刘忠胜告诉记者,为帮助长安福特尽快复工,两江新区协调了辖区内60多家公司配套企业复工生产,还与重庆其他区县协调推动了100多家配套企业恢复供应。
龙头企业“动”起来,产业链“转”起来。重庆发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带动和牵引作用,打通产业供应链和资金供应链。针对龙头企业、重点企业,重庆组建了专门的产业链协同复工小组,一方面,重点锁定100家汽摩、电子、装备、材料等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另一方面,确定重点企业和重要物资生产企业的主要配套企业近800家,精准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产有序步入正轨。
企业复产,用工难题怎么破?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黎勇介绍说,重庆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在537家重点企业设立人社服务专员,实时对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用工需求,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台账,“一企一策”做好用工保障服务。
在重庆江北区港城工业园,园区锁定“龙头企业优先,兼顾配套产业链”的复工思路后,组织“6+1”专项工作组下沉企业蹲点服务,与重点企业联合办公。针对海尔配套企业复工时序不同的问题,江北区相关部门联系了全市19个区县经济信息委,为海尔配套企业复工提供保障。
重庆红宇精密工业公司是位于璧山高新区的一家特种装备和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公司宣传部副部长杨琢钧告诉记者,政府相关部门不仅协调解决公司在原材料、供应链、设备保障等方面难题,还为上游的22家配套企业提供了上门防疫辅导服务和口罩、电子体温计等防疫物资,保障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复工复产。
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重庆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开工6191家,占95.1%。其中,全市100家重点龙头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它们牵引的600家产业链配套企业开工率近90%。
重大项目加速复工
企业有序复工的同时,重大项目也加速复工开工。2月25日,重庆武隆仙女山机场项目正式复工,施工现场忙碌而有序。机场飞行区场道工程标段负责人胡奇说,预计第三季度能完成2800米跑道的铺筑,为年底机场基本建成、具备通航条件打下坚实基础。
“精准施策,分类指导,在保证安全和质量前提下,加速重大项目复工开工。”重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特别重大的项目,重庆建立了跨行业、跨区县的工作专班进行集中攻坚,以尽快实现开工。截至3月1日,重庆市级重大项目中续建项目累计复工548个、复工率98.4%;新开工项目累计返岗复工270个、返岗复工率73.6%。(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冉瑞成 吴陆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