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今年有什么不一样?昨日,2020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今年以线上活动为主,集中活动时间为3月26日至4月26日,让大家感受到网聚也精彩。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自治区决定今年“三月三”不放假,不组织群众性活动,将突出“云”特色,举办“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系列活动。
其中,“三月三”集中活动时间为3月26日至4月26日,包括“桂风壮韵浓”“民族体育炫”“相约游广西”“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和谐在八桂”五大板块。
为凝聚力量、提振消费,今年“e网喜乐购”板块升级为“三月三暖心生活节”,并将延续至5月26日,以实现暖心、暖市、暖生活的目标。3月26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将正式启动,并在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新闻网等推出特别节目,让群众在家里也能感受到欢度传统民族节日的浓厚氛围。
“三月三”期间,自治区层面开展的主要活动有21项,各地市也将组织策划形式多样的线上活动。
“三月三”精彩活动内容抢先看
●“桂风壮韵浓”——歌王线上斗歌 精彩非遗网上播
“壮美广西·云上歌圩”系列活动将采取“网络直播+电视节目+新媒体小视频”等形式,组织开展线上对歌、互动活动,包括“抖音”线上歌圩、“一带一路”跨国线上歌圩大会、“这里是广西·邀您来赶云中圩”等系列活动。
“健康春之声”健康文化宣传服务月活动利用网站、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多彩印记”集合了区内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开展的线上展馆以及各类文化宣传和体验活动。首届广西民族服饰设计征集与展演活动将面向全社会开展,在疫情结束后适时举办评审、颁奖及展演活动。第二届“三月三”短视频创摄大赛以“演播间+网络直播间”的形式开展,面向国内和东盟国家征集作品。内容包括我爱家乡美、第一书记唱山歌、“疫去春来”我的防疫故事、民族团结一家亲等。
“金色舞台”将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节目选播,制作播出历年“三月三”活动的音乐会、舞台剧目及各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为主题的精品节目。
“舌尖记忆”和“指尖技艺”将通过网络平台,展播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统美食及传统工艺展示。
●“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广西名牌上线 电商直播带货
这一活动3月26日正式启动,以“暖心暖市暖生活”为主题,举办“本地生活·惠在身边”“汇聚广西·桂品出乡”“山水壮乡·畅游广西”等系列促销活动,向消费者发放消费暖心卡,引导线下实体消费;组织区内近4000家商贸服务企业、30万家线上线下门店参与。
另外,开展电商网络直播带货活动。举办县长直播带货、网红直播带货,通过互联网直播平台,网络销售广西贫困地区农产品、“桂字号”特产。组织全区上百位电商达人参赛,在全区54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开展巡回带货直播,拉动广西特产线上销量。
●“相约游广西”——“云游”+“嗨歌” 三姐带你玩个够
据了解,广西将搭建“相约游广西”新媒体话题,通过媒体平台设置的“相约游广西——最想去的十个地方”“不一样的三月三——网聚也精彩”等话题,组织有奖问答等活动,持续宣传“广西旅游景区对医务工作者及同行家属实行全年免费”等政策。
同时,开展“三姐带你游广西”线上直播活动,邀请旅游达人、网络大V到广西各大景区直播,开展“来自壮乡的邀请”“三月三,快来秀欢乐”“广西美景随手拍”等互动活动,重点展示和推介广西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产品,宣传打造广西文化旅游响亮品牌,让游客通过网络“云游”体验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乡村风貌、康养旅游等。
另外,“三姐邀你来嗨歌”线上活动将发布广西“三月三”乡村民谣主题曲《等你来》、打卡网红旅游景区的《等你来》手势舞,发起“三姐邀你来嗨歌”线上挑战赛等活动。
●“民族体育炫”——动静项目皆有 不出家门也健身
从3月26日到4月26日,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线上“三月三”体育综合运动会,参赛人员全部居家线上参与运动会,不需要出门,也不需要聚集在一起面对面进行比赛,玩的就是民族特色性。
有趣的项目包括网络连线开展桥牌、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和国际跳棋项目竞赛,以及电竞比赛、“客厅”马拉松等活动,提倡居家健身。
另外,开设线上民族体育展览馆和民族体育健身教学课,宣传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第九套广播体操以及民族健身操、健身舞等,进一步普及全民健身知识。
●“和谐在八桂”——有诗歌有山歌 唱响民族团结进步
据了解,“和谐在八桂”系列活动首次全部通过线上开展活动,将进一步加强跨部门合作。
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线上宣传月活动,举办网上民族团结进步主题诗歌和歌词征集活动、全区民族团结知识网络竞赛等。
“法治三月三”线上活动开展“法治山歌DOU来唱”“全民普法挑战赛”“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创作”等法治文艺活动。
另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空中课堂”,通过介绍“三月三”节日、民族文化、传统习俗,讲述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记者赵金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