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在前,是我们应有的样子”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来源:共产党员2020-04-07 18:51:02|网络编辑:罗娴子

患者心中最美丽的明星

——记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江西)队员黄自珍

“丫头,你好!我是张奶奶。回到江西还好吗?感谢你在方舱医院陪我度过一段难忘时光……”

“张奶奶,您好!我在庐山集中休养,一切皆好。等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我一定带着家人到武汉,给您一个温暖的拥抱。”

3月27日,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江西)队员、江西省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黄自珍,在庐山与武汉的张奶奶通过微信聊天,暖心而感人。“张奶奶是我护理的一名患者。治疗期间,在我的鼓励下,她慢慢走出心灵的阴霾,重新树立了对生活的信心。”黄自珍说这话时,脸上写满了自豪感。

2月20日晚,黄自珍在武汉江岸方舱医院值班。经过护士站时,她听到张奶奶向护士站电脑班的一名护士询问:“请问这里有食物吗?”

护士答道:“不好意思,今天下午已经发放完了。”

听说没有了食物,张奶奶脸上布满失望,慢慢回到自己的病床上休息。黄自珍看到张奶奶黯然的眼神,心里五味杂陈。她想办法找来了两个苹果、一包饼干和两瓶牛奶,然后给张奶奶送去。

接过黄自珍送来的食物,张奶奶喜出望外,高兴地问道:“丫头,你在哪里找到的食物?”

“我从其他患者那里借的,明天我会还给他们。”黄自珍答道。

一问一答,亲切而自然。她俩犹如奶奶和孙女一样的对话,引起旁人的好奇。

张奶奶患有糖尿病,每天需口服降糖药。刚才,她因为感觉饿了,担心血糖过低,于是前往护士站,希望找到应急食物。

今年1月底,张奶奶的丈夫病逝,她悲痛之余,又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住进江岸方舱医院,情绪十分低落。

黄自珍了解情况后,每天只要有闲暇时间,就主动找张奶奶聊天,对她进行安慰和劝导,并加了微信。感动于黄自珍的细心照顾,出院那天,张奶奶紧紧拉着黄自珍的手,哽咽着说:“丫头,保重身体。”

2017年,黄自珍成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江西)的一名队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黄自珍向江西省人民医院护理部递交了抗疫请战书。“我是一名党员,我希望到抗疫前线参加战斗。”她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

若有召唤,愿为先锋。2月9日9时,她告别家人奔赴武汉,投入到抗疫最前线。

到达武汉后,她首先和队员们一起参加防护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了做好自身防护的每一个要领。“防护用品的穿和脱,都有严格的程序,要求高,绝不能有丝毫马虎。我们反复练习,一遍又一遍,为的是做到万无一失。”黄自珍说。

2月14日,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江西)队员被安排到江岸方舱医院工作。黄自珍作为感控组组长,每天在队员们进入方舱医院前,都要仔细检查他们防护用品穿戴是否规范,以确保不被感染。

江岸方舱医院的病人大部分是已确诊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黄自珍和4名护士一起,负责近200名患者的护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中,不少人担心病情加重,产生了紧张、焦虑、恐惧,甚至悲伤的情绪,以致夜不能寐、食不知味。”她说,“我们护士要及时给予患者心理辅导,并指导患者调整好心态。”

为此,她产生了教患者练习缩唇呼吸的想法,希望通过此举帮助患者提高血氧含量,改善肺功能。第一天,大多数患者认为这样做对于减轻病情不一定有帮助,没有什么兴趣,她于是动员熟悉的患者带头练习。“我们几名护士一起,给大家唱歌跳舞,配合患者进行练习,既活跃了气氛,又消除了一些人的恐惧心理。”患者练习缩唇呼吸取得预期效果,黄自珍十分高兴。

一位不愿意练习的吴奶奶,看到许多患者有模有样地练习缩唇呼吸,也跟着练了起来。“我开始心情不好,根本没那心思。”吴奶奶事后跟黄自珍说,“没想到练习一阵子后,心情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舒畅了。”

在江岸方舱医院,黄自珍还教患者学习七步洗手法、跳广场舞,尽量营造轻松快乐的气氛,被患者称为“快乐的天使”。

2月23日,是黄自珍30岁生日。为了感谢黄自珍为大家所做的点点滴滴,一名患者为她写了一首诗:你是白衣天使,你是病魔克星,方舱里,你是病人的希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江岸方舱医院工作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黄自珍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服务患者,与患者结下了深厚情谊,成为患者心中最美丽的明星。

记者手记:

用“四心”服务好每一名患者,让关爱在医院里无处不在,只有这样,才对得起“白衣天使”这个称呼。黄自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她每天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和护目镜,在方舱医院辛勤工作,是队员中最后一个出舱的人。

为了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她想到了教患者缩唇呼吸、跳广场舞等。让患者在活跃的气氛中积极配合治疗,以更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天,虽然辛苦,但她很快乐。

医者仁心,记者从黄自珍身上再次感受到一名医护人员的人格魅力。

高原战“疫”助脱贫,这个驻村书记好样的

刘印洲(中)和组员深入牧民家里讲解惠农政策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脱贫攻坚本就是一场硬仗,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给这场硬仗带来了新的挑战。

刘印洲来到协隆村当驻村书记已经第4个年头了,作为中国铁建派驻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协隆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疫情期间,他仍然忙碌在脱贫攻坚一线……

奔赴在高原上的宣讲组长

刘印洲和宣讲队员们奔赴高原每一个角落,为全村215户村民宣讲扶贫政策

高原三月,在海拔4300米、零下32摄氏度的高寒地区,刘印洲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奔走在草原的每一个角落。面对疫情,刘印洲迅速投入到繁忙的防疫工作中,进行着“鼓干劲、战疫情、稳脱贫、迎小康”主题宣讲。

“索南才让,体温36.7摄氏度,一切正常,戴上口罩也很美。”“刘书记,俄尕塔(辛苦了)!先喝点奶茶。”在疫情特殊时期,宣传组不能大范围组织集中宣讲,只能挨家挨户进行。

“大家要继续保持积极心态,村里虽然没有发现疫情,但也不能疏忽大意,要勤洗手、多通风,聚会是万万不可的,出去必须佩戴口罩。”“刘书记,放心吧!我们一定按您说的做。”村民们特别尊重和信任这个年轻“第一书记”,因为他说的话从来没有落空过。

这次宣讲重点除了疫情防控,主要还包括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中关于“三农问题”的五部分内容,要求紧密联系群众,做好脱贫攻坚验收工作,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打好基础。他们这支宣传队走家串户,饿了吃点自备的干粮,渴了就喝点老乡的奶茶,累了就在雪地里眯一会,经过20天的奔忙、将近900公里行程,他们的宣讲终于覆盖到了协隆村全部215户牧民。

穿梭在牧民间的“贴心人”  刘印洲帮助牧民喂牦牛

“刘书记,这可怎么办?孩子阿妈的老毛病犯了,咳嗽不停,您快来看看!”“阿叩(叔),你先不要着急,我马上过去。”挂掉电话,来不及吃早饭的刘印洲急匆匆向益西家跑去。益西的妻子周群有肺结核病,儿子娘格本得了脑膜炎,在这里待的两年,刘印洲对每家每户都了如指掌,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

“刘书记,您可算来了,昨天晚上就开始有点低烧,但没有现在咳嗽这么严重。”“阿叩(叔),我已经给卫生院打过电话了,医生一会就到,你们全都戴好口罩。”每次生病,刘印洲都会让卫生院医生直接到家就诊,这样益西还能照顾儿子,周群也免了路上的颠簸。

疫情期间,刘印洲对村民们生病更加上心,对“发热”变得格外敏感。他跑得更勤了、叮嘱的话更多了、睡觉的时间也更少了。

“3月9日晚,温度有点低,今天牧民夸我是‘党的好干部、好书记’……”刚刚整理完村民情况的刘印洲伸了伸胳膊,拿出日记本回顾起了一天的生活。

活跃在脱贫路上的村干部  三年后协隆村易地搬迁后盖起的小楼房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牧草种植来说,错过这一时节就可能荒废一年。对于刚建立起来能给牧民带来经济效益的万亩饲草基地更是经不起等待。

为保障四月份能按时播种,刘印洲提前与县农业局联系,亲自去遴选种子、托运有机肥、租赁机械,及时做好草场的维护工作,确保12000头牦牛、奶牛有充足的饲料。

“我还是喜欢在工厂工作,除了养活家人外,还能挣到更多的钱,能让我的儿子将来在城里上大学。”刚从村里服装厂下班的索南才让高兴地说。服装厂已复工十多天,工人们已正常上班。但刘印洲还是坚持每天到厂里巡查一次:检查体温监测是否落实,工人是否戴着口罩、工作制度有无违反……

“如今,村里脱贫攻坚到了最关键时期,一定要把防控工作做好,把扶贫产业做实,真正让村民们脱贫,让协隆村的产品走向全国各地……”刘印洲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

“冲锋在前,是我们应有的样子”——对话90后党员干部

疫情防控的冲锋号吹响。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战斗在第一线,其中不乏90后年轻的身影。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年轻的下沉干部、社区工作者,与抗疫战斗中成长的同龄人对话。

社区书记扛起重担,疫情防控服务复工两不误  

在万科汉阳国际A区,陈念(右)指导社区居民申请湖北健康码

3月22日9时许,陈念带着两位心理疏导志愿服务队成员来到万科汉阳国际A区,对着名单准备逐户上门。

30岁的陈念是武汉汉阳区龙阳街龙湖东岸社区书记,从2月中旬开始,她便制定疫情防控心理疏导工作方案,线上线下舒缓社区居民情绪。

刚进小区,居民彭爹爹提着团购菜回来,与陈念打招呼,“小陈又来走访啦。”

“怎么样,还好吧?”陈念向彭爹爹问好。

“孙子在家待不住,一直想往外跑。”彭爹爹有点无奈。

“再坚持坚持,您也可以在家陪着孙子们锻炼,在家也是战斗。”陈念给老人鼓劲。

陈念是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有时候,不用刻意去做心理疏导,及时解决问题,和他们聊聊天、倾听心声,让他们把心中的压力说出来,也是一种疏导。”

不久前,她又专门建立了青年复工公益服务平台,将有招聘需求的企业负责人与有求职意向的社区居民拉进群里,线上对接。

龙湖东岸社区是无疫情社区,一路上,与陈念打招呼、咨询的人不少。

一位婆婆主动分享她从外省回家的经历,两名老人问如何申请健康码,还有一名企业老板询问复工复产事项。

边走边与居民交流,差不多一个小时后,陈念才来到名单上第一户人家,开始计划中的工作。

机关干部逆行返岗,协调转移医疗废物近4吨  

3月20日10时许,沈一楠一行3人穿着防护服,来到长江职业学院葛店校区康复医学观察点,进行环保检查。

26岁的沈一楠是鄂州市生态环境局葛店分局环境监察负责人,疫情期间,他每天都会到葛店开发区6个隔离点巡回检查。

“今天要转运多少公斤?搬运前都先消毒了没?”到达隔离点医疗废物暂存间时,湖北圣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往车上搬运贴有“医疗废物”标识的黄色医疗废物桶。沈一楠边问边上前查看台账,并打开其中一个桶,抽查里面的医疗废弃物袋是否按照标准封扎。

“今天有195公斤,消毒了,数量和重量也都与医院对接好了,保证去向安全。”搬运工回答。

每一次检查,对于沈一楠来说,都增加一次暴露风险。

疫情以来,沈一楠协调转移处置医疗废物近4吨。

“医疗废弃物安全处置,是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防止二次污染的重要举措,一丝都不能马虎。”沈一楠说,守土有责,一定要守好防疫最后一道关口。

2月12日,本已返乡过年的他主动要求返岗,独自一人从重庆开车9小时回到葛店,第二天便投入战斗。

“冲锋在前,是我们党员干部应有的样子。”

随着鄂州确定为低风险地区,沈一楠的工作足迹又扩展到即将复工的企业。从长江职业学院葛店校区康复医学观察点出来,他还要再跑2个企业,指导他们进行复工复产前的环保准备工作。

下沉党员当上“团长”,从手忙脚乱到得心应手  

3月21日12时30分左右,熊敏君拉着从武商超市采购回来的政府补贴猪肉、爱心蔬菜回到社区,对着清单进行归类整理。

29岁的熊敏君是武汉江汉区万松街党建办宣传干部,1月28日下沉到街道白松社区做网格员,2月20日,她开启了“团长”生活。

“楚天星座还建楼110份、安全村10份、北区15份、青年广场15份……”熊敏君一份份清点,联系网格员过来取货,然后由志愿者送货上门给低保户、空巢老人等“四类人员”,一切得心应手。

“最开始的群众不相信、质疑,现在大家拿货时有笑容、有感谢,自己也收获、历练不少。”熊敏君说。

熊敏君的朋友圈记载着她一步步成长——

2月20日朋友圈:当“团长”的第1天,手机要“炸”掉了。

当天,她跟商超负责人对接,建立“白松团购群”,一天便有300多人加入,还有不会玩微信的爷爷奶奶们给她打电话咨询。

2月21日:还有预料之外的各种状况。

2月22日:因套餐价格变动,有居民质疑团购真实性。决定先垫付团购款,等大家取货时再给钱,1万多元,结账时发现自己亏了111元。

2月23日:在大家帮助下,今天的账总算是搞平了。

2月24日:除了在中百超市结账花了些时间,肉差点砸手上,其他一切顺利。

……

如今,熊敏君做“团长”已一个多月,她将团购的一人一档精确到每一个家庭,摸索出一套社区团购新模式。

“对抱怨的群众要换位思考,对社区居民要用心服务,对社区治理模式也要学会举一反三。”从街道党建宣传的“理论岗”,下沉到为群众解决吃住用行的“实操岗”,熊敏君说,她更“接地气”了,也成长了。

记者手记:力量源于信仰

“我是武汉人,是中共党员,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

“在这个岗位,就想要把这件事做好。”

与90后同龄人对话,这是我听到最多、也是印象最深刻的话。

“为人民服务”,刻在了他们心里。

心中有信仰。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武汉通信段24岁的邓梦莹、26岁的姚祈欣两名党员,主动下沉社区,做群众的“好闺女”。她们相信,大家一起努力,湖北人民就可以早一天共赏春光。

行动有力量。25岁预备党员甘宁召集27名爱心市民组建爱心志愿服务车队,24小时轮流值班,运送100余吨医疗物资、义务接送一线医护人员上下班3000余人次,为奉献者奉献、为守护者守护。

初心使命,薪火相传。

全省法院系统248名90后、00后干警在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

火线上,一批又一批同龄人入党,立志成为忠诚可靠的“传承人”。

作为一名90后党员,与同龄人对话,我感受到他们扛着责任与使命的肩膀,坚实有力。

【原文链接】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