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我国消费造成了较大冲击,不过,被短期抑制的消费需求并未消失,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依然巨大。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释放消费潜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
小到社区便利店,大到城市综合体,眼下,各地各部门正积极行动起来,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一度受到影响的线下消费市场,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编 者
便利店——社区助力 生意更火
本报记者 毕京津
下午5点多,家住郑州郑东新区博学路办事处毓苑小区的70岁退休老教师王阿姨散步归来,顺路到都市家园便利店取之前已经付好钱的商品。“王阿姨,您都不核对一下?里面少了盒牛奶呢!”便利店老板娘王燕走出店门,开玩笑地说。“在你们这儿买东西,我放心!”王阿姨扭头笑着答应道。
陈伍超和王燕夫妇开的这家90多平方米的社区便利店——都市家园,兼营蔬菜、水果和日用品,平时服务着小区两千多户居民。“小区不小,却只有两家小超市。疫情期间营业,困难真是不少!”回忆起疫情严重、小区封闭管理的那段日子,陈伍超依然感慨,“多亏了社区的帮忙!”
疫情暴发时,社区、市场大范围封闭管理,影响了蔬菜供给。陈伍超开着车转遍周边的蔬菜集散地,都买不到居民日常需要的新鲜叶菜。了解到这一困难后,社区党支部书记常颖主动帮忙对接中牟县官渡镇菜农,并协调有关部门开放绿色通道,老陈每天开车直接去大棚拉菜,一天两百多斤,从此,小区就没断过新鲜菜。
除了协调货源,还有其他不少的助力。夫妇俩买不到口罩、测温枪,社区工作人员就主动送到店里;排队买菜的居民多,夫妻俩忙不过来,社区就派来志愿者帮忙维持秩序、疏导群众;日用品供货渠道断绝,小店只能卖菜,销售额骤降,社区就帮助协调出租门面的机构减免租金。“真是帮到了咱心坎里!”陈伍超由衷感叹。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小店人来人往,慢慢回归平常。挺过疫情困难时期的陈伍超夫妇,一身干劲,要把失去的“流水”补回来。靠什么?靠更好的服务!附近买不到鲜活鸡鸭鱼,陈伍超就在微信群里“招标”,根据居民要求在清晨进货时捎回来;大爷大妈手脚不便,王燕就帮他们洗干净,骑着电动车送上门;部分居民上下班繁忙,夫妻俩就接受微信下单、转账,提前分装好菜品、日用品,由他们自取。
“真是患难见真情!社区帮助咱,居民信任咱,没说的,就是好好干!”陈伍超对记者表示。
大型商场——防疫有方 商业复苏
本报记者 张丹华
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缓解,位于景区西安大雁塔西南角的西安大悦城,在安静了两个多月后慢慢热闹起来。
4月20日下午,在大悦城1号门,顾客有序进入。经过入口处的测温、登记和消毒,最后进入商场。“我们在消毒区铺的地垫有除尘、消毒和吸水三个功能,定时消毒处理,可以有效防范病毒进入场内。”西安大悦城物业品质经理翟萌萌介绍。
为了让消费者在场内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场内同一时间客流达到8000人时,大悦城还会采取限流措施,保障每一位消费者的安全购物环境。
“我们是2月27日复工的,化妆品、服饰、家具等零售店面第一批开工,餐饮店逐步开始营业,但那个时候只能外卖。进入3月中旬后,逐步恢复了堂食。”西安大悦城零售运营工作人员侯洁说。
在一楼的化妆品区域,记者看到几乎每家门店都有顾客在选购商品。“商场开业后,这是我第二次来店里了。平常看新闻,知道西安已经多日没有新增病例了,踏实了不少,就约朋友出来逛逛。”正在化妆品店做护理的张女士说。
疫情期间,商场暂停了直梯运行,顾客上下楼只能使用扶梯,之后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客流情况分时段启用部分直梯。
乘坐扶梯来到三楼餐饮区,西贝莜面村的顾客在进入店铺前进行着二次登记和体温测量。餐桌上铺好了桌布,但是没有餐具。
“疫情期间,我们把紫外线消毒柜全部更换为加热型消毒柜。餐具也取消了提前摆放,顾客落座后从消毒柜拿出来再摆盘,这样更安全。”店长白航波说。
付款时,顾客优先采用扫码支付,与导购员保持1米以上距离。“针对外卖的取送,我们专门设置了提取专区并对配送员进行消毒和体温检测,确保将无污染的放心外卖交给顾客。”西安大悦城餐饮运营工作人员郭林强说。
“整个商场的客流量每个星期都在上升,目前已经恢复到了正常状态的六成左右。”郭林强说。
农贸市场——严格管理 物资保供
本报记者 蒋云龙
3米多长的一个摊位,却分属两家,左边卖豆腐豆皮,右边卖面条米线。这合伙生意一干,已经有10多年了。其中,卖面条米线的女老板叫曹继君,一米多长的摊子上,各款面条米线摆放得井然有序,墙边挂着挺大一个二维码,收款人的名字是“恭喜发财曹三姐”。
像这样的小摊子,在重庆北碚天生农贸市场里有800多个,米面茶油肉蛋菜粮,家里做饭用得着的东西,这里应有尽有。周边老城区好几万住户,都习惯到这来买菜,城里多一半的餐馆,也都来这里采购。
早上5点,曹三姐准时来开门,送货的小哥把厂家刚做好的鲜货送了过来,卸完货,刚在摊位上摆放规整,第一波买菜的老街坊差不多就快到了。在这之前,市场管理人员会先过来一趟,挨个摊位地给大家量体温。
农贸市场人流密集,疫情防控是件麻烦事。“但是要保障周边居民正常生活,不可能一关了之。”市场管理方、天生物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徐梅说,前段时间,在北碚区商务委和天生街道协调下,市场关闭了5个出入口,对剩下2个进行严格管理,市场早晚消毒杀菌,还给商户发放了一批口罩。
3月中旬开始,天生农贸市场恢复正常运营,但仍要求商户测试体温和佩戴口罩。
“可不敢马虎,我们要求每个摊位都填写复工复产申请表,详细掌握所有商家的信息,这是为商家负责,也是为来买菜的街坊负责。”天生街道工作人员何骏说。
“疫情带来的影响正逐渐减弱。”徐梅说,市场的人流量已经达到往日的80%左右。“要鼓励大家多出门消费,餐馆有生意,农贸市场才会更有生意。”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胡永军说,区里发布了鼓励消费的政策,街道也拿出了5万块钱,将联合商家一起发放20万元的优惠券。
虽然生意还没到往年的正常水平,但曹三姐每天还是很有奔头,“慢慢来,一天会比一天好。”
批发市场——及早复市 带动产业
本报记者 李 刚
2020年的春天注定与以往任何一年都不一样。作为广东新塘服装商贸城总经理,林月华万万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们从“2020广东时装周”电商分会场一举成为时装周主会场。
2020广东时装周不久前在“云上”开幕,线下直播间就设在新塘服装商贸城,往年广东时装周7天时间与会客商不过万人,但如今线上涌来百万客商。林月华感慨道,任何时候“危”都伴随着“机”。
4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广州东部的新塘服装商贸城时,这里已经是车水马龙、货如轮转。新塘服装商贸城是全国知名的牛仔服装批发市场,也是疫情期间广东最早复市的服装批发市场之一。当绝大多数批发市场还面对疫情一筹莫展时,新塘服装商贸城决定复市。“当时心中真的没有底,不知道怎样权衡复市带来的每一个未知数。”林月华说。
在新塘服装商贸城男装部的一个档口,店长陈小敏正在给每一件准备发出的牛仔外套加注收货人地址信息。疫情期间电商也不来档口拿货了,让他们代为发货。他们每天发货少则五六百件,多则上千件,比以往销量还要好些。
“别的服装批发市场都未复工,新塘服装商贸城复工了,到这里来拿货的就多了,新塘生意当然好。”一位在新塘做网店多年的商家说。
“复工以来市场经营要好于预期,但最担心的是市场受疫情影响。”林月华说,市场除了严格要求各家商户按防疫要求戴口罩、测量体温、定时消毒外,针对市场出货高峰时段人流集中问题,还要求商户预约取货。
“随着市场复市,我们的工厂也在3月中旬复工了。”一家专营牛仔女装的档口老板梁卓贤介绍说,市场复市带动了整个产业链,从配件、布料、印染到下游销售,30多个小时就可实现从接单到制版到上机生产,一切都在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