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拼搏更靠创新(奋斗在复工一线)

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来源:人民网2020-05-01 20:32:12|网络编辑:罗娴子

  4月30日,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工地,24台塔吊交叉挥舞,起重机巨臂高擎。伴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混凝土主体结构正式封顶。

  “感谢大家,这个月干了近2亿元产值,今天终于把被新冠肺炎疫情耽误的工期追回来了!”工地旁,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部汇报厅里,主持表彰会的项目书记王星运声音激动。

  今年1月,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项目部措手不及。3000名建设者主要来自三支队伍,其中两支队伍来自湖北,春节前职工都回家探亲了,一时在湖北回不来,咋办?4月30日就是主体结构封顶的大日子,怎么才能抓好防疫又不误生产?

  “众志成城,没有咱过不去的难关!”王星运大年初四就返回工地,建立疫情防控体系,重新规划管理流程,先后采购了近20万个防疫口罩、1500公斤84消毒液、700公斤84消毒片、40个体温计、30个红外额温检测仪、45套防护服与护目镜……充足的防疫物资,为雄安站复工筑起了第一道安全防线。

  坐在台下的项目经理李海明,也终于舒了一口气。他大年初四回到工地,连续熬夜作战,制定复工计划,包了上百辆车从云贵川“点对点”接人。终于,在2月底前召集了3000多名建设者,投入复工。

  斜挎红绶带、登上领奖台的石云飞,是雄安站工人生活区防疫工作直接负责人,被工友戏称为“生活大管家”。“大管家”权力不大,责任重。从测量工友体温、按红黄绿区分配宿舍,到对工友活动轨迹进行查询、填报各类调查表、总揽进出场人员登记排查……他每天从早上6点多工作到深夜快1点,最近的一条微信朋友圈信息,是深夜零点发的两桶方便面照片,配文“开饭,一碗不够就两碗。”

  为了追上工程进度,项目部“昼夜作战”“多点开花”,加人、加设备,平行施工。可如期完成这么大的工程,不仅靠拼搏,更要靠创新。

  作为雄安新区设立以来首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河北省首个5G+边缘计算智慧工地,雄安站的建设有颗智慧大脑。获奖却没能登上领奖台的祝佳伍,当天正盯着完善“智慧工地信息化系统”。“5G、物联网、BIM技术(建筑信息建模)三合一,雄安站施工现场是妥妥的智慧工地。”身为“90后”的项目信息化负责人,祝佳伍觉得5G带给建筑业的变化清晰可见。

  防风险有“千里眼”。工地24台塔吊,大臂交叉作业,依靠防碰撞系统可以在移动端实时监测运转方向、吊重数据,做到昼夜施工却零碰撞。

  保工期有“玲珑心”。雄安站钢结构屋盖重达3000吨,提升高度、提升总重量及施工技术难度之大,在目前国内同类型高铁站房施工中无出其右。建设者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液压泵源和吊点实时传感技术,多台设备逐级加载,24个吊点同步提升,32个结构变形监测点分级监控,精度控制在毫米级。不到15个小时,雄安站钢结构屋盖顺利完成25米提升。

  鏖战这么久,很多人没能上台领奖,亏不亏?建设者们浪漫地说:“加班也有礼物。我们见过雄安的星空,吻过破晓的朝阳。”

【原文链接】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