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着中缅友谊之光的曼德勒“红宝石”

缅甸|来源:中国新闻网2020-06-09 11:14:26|网络编辑:刘婷

  中新社云南德宏6月8日电 题:闪烁着中缅友谊之光的曼德勒“红宝石”

  作者 缪超 姚文晖

  今年37岁的赵红仙是位缅籍华人,出生在盛产宝石的曼德勒省莫谷地区,父亲给她取缅语名字“楠咩咩温”,寓意为闪烁着红宝石光芒的傣族女孩。

\

  图为6月6日,赵红仙在国门书社整理书籍。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中缅建交70周年纪念日临近,记者近日在中缅边境瑞丽姐告“国门书社”免费培训课堂,遇见这位面带和善微笑的曼德勒“红宝石”。

  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免费培训课堂处在停课状态。往年,白天,她负责阅览室的管理;晚上,负责中缅双语免费教学。每周一到周六,晚间7点到8点上缅语课,8点到9点上汉语课。

  赵红仙祖籍云南保山,少时在曼德勒华校学习汉语。2008年,曼德勒大学毕业后去仰光工作,“我们是华人,很想去中国看一看,瑞丽是边境口岸,在缅甸小有名气,所以就选择瑞丽。”

  “之前听说入境中国困难重重,中国既落后又混乱。”第一次造访瑞丽,赵红仙心情紧张。她持一张通行证,不到10分钟,就首次踏上了祖籍国土地。

  “莫谷老家缺电,晚上8点就没有灯火,瑞丽彻夜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来自曼德勒的“红宝石”立刻恋上这片热土,此后五年每年都到瑞丽旅游,直至2014年,瑞丽国门书社招聘老师。

  “工资只有1000元(人民币,下同),比我在仰光的工资少了一半。”她说,因为这份工作兼职公益培训,从小热衷公益活动、希望成为老师的赵红仙决定留在瑞丽。

  地处中缅边境的瑞丽,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边境城市之一,目前是中缅边境口岸中人员、车辆、货物流量最大的口岸,也是缅甸最大的国际劳务输出地。

  “这份工作可以帮助我们好多缅甸人,他们刚来瑞丽找工作,不懂汉语只能当服务员,工资仅几百元。”赵红仙说,学会点汉语后,不管是在饭店、烧烤摊、服装店工作,工资都会翻一倍。

\

  图为6月6日,赵红仙向记者介绍国门书社里的缅语书籍。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昂墨水来自缅甸木姐,在瑞丽一家奶茶店工作,月工资800元。在赵红仙的课堂免费学习汉语三年后,昂墨水换到一家酒店上班,月工资2000多元。

  与昂墨水一样,在瑞丽的缅籍工人渴望改变命运,因此赵红仙容纳100人的汉语课堂经常爆满。缅语课,中国学员目的五花八门,有的是男青年,为了迎娶心爱的缅甸姑娘;有的是房东,为与缅甸租客交流;有的嫁给缅甸人,为了能适应缅甸的生活……最多的,还是为在中缅两国间经商。

  “教他们学语言,是我一天里最幸福的两小时。”赵红仙说。

  回忆2014年,家人极力反对她到中国工作,担心她的安全。赵红仙在瑞丽工作一段时间后,将母亲接到身边住了一周。她带着母亲去吃烧烤直至深夜。凌晨三点,她才告诉母亲时间,“妈妈大为吃惊,我牵着她的手在一路灯火中散步到住处,非常安全。”

  第二天,母亲来到免费课堂,坐在黑板背后听女儿讲课。“妈妈原以为我教小朋友,结果看到是些成年人,忍不住笑了。我说这是缅中文化的桥梁,为了让中国人去缅甸做生意,也为了缅甸人在中国工作工资高一点。”

  自那以后,母亲对中国的印象发生改变,也为女儿在中国工作而骄傲。如今,赵红仙的付出也得到等价回报,月工资超过5000元。

  去年,赵红仙与中国人贺林结婚,在昆明某高校教书的贺林希望她到昆明工作,但赵红仙更喜欢留在瑞丽,“在瑞丽能帮助到更多人,也在两国民间传递真实情况,消除误解。”

  在赵红仙看来,缅中两国虽然有千年“胞波”情谊,但两国民间彼此了解并不多。“我会告诉我的中国朋友:缅甸是一个非常美丽、自然资源丰富、人民友好和善的国度;我也会告诉我的缅甸学生和乡亲:中国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安全稳定并且非常有包容心的国度。”这位来自曼德勒的“红宝石”微笑着说。(完)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