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土坡石山变金山银山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来源:光明日报2020-06-11 20:47:16|网络编辑:罗娴子

山谷棚圈相挨,土坡果林延绵,田间稻蔬轮作,地头菌棒林立……鸡鸣牛哞遥相呼应,兔蹦羊跳自得其乐,叶绿果黄色彩斑驳……这种种养产业兴盛的美好景象,如今在广西河池市巴马各乡镇、村屯随处可见。

养好“一只鸡”

2月23日,一辆辆满载小谷鸡鸡苗的车子分别驶进所略乡18个行政村,2018年之前未享受过产业奖补的各村贫困群众排成长队,每户领取100羽鸡苗、2袋饲料,仅当天就共发放鸡苗32100羽,惠及贫困户321户1299人。

目前,小谷鸡产业已遍布全县十个乡镇各村屯,尤其是3月1日小谷鸡孵化基地第三期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后,小谷鸡产业规模进一步加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增加存栏种鸡6万羽,总存栏达到10万羽,年孵化小谷鸡鸡苗1000万羽,年产值3000万元,可带动10个乡镇、30个扶贫林下养殖基地,实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增收。

未来1-3年,预计可实现种鸡存栏突破30万羽,年出苗3000万羽,年产值突破1.2亿元。

种好一朵菌

“我们基地食用菌发展很好,销路也多,出产的香菇很受消费者青睐,单是香菇批发,基地每月就有10万元收入,切实为凤凰乡易地搬迁群众有稳定收入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凤凰食用菌示范基地管理员黄晖介绍该基地香菇销售情况时说道。

位于该乡凤凰村的年产1000万棒食用菌棒加工厂项目,占地面积108亩,总投资2000万元,标准化发展菌大棚100个,展示大棚20个,日产3万棒菌棒的10工位生产线1套,菌种研发室1栋,并配齐管护房、冻库、仓库等配套设施。

项目于今年3月份开工,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产菌棒1000万棒,年产值3500万元。这一项目开工投产,更是壮大了食用菌产业的规模,覆盖带动更多的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现在,食用菌产业在各乡镇已渐渐兴起,尤其是凤凰乡、那社乡,食用菌棚子到处可见。

育好一只兔

走进西山乡加而村,四面灰褐色的石山不再是“特色”,而是沦为棚圈林立、香猪拱地、山羊飞跳、兔子乱蹦的特色种养兴盛的背景。

在巴马星琦养殖农民专业社的养兔基地里,西山乡加而村韦将宽及其爱人正忙着为兔子调配饲料、倒放饲料……

“我们合作社2019年分成给群众1万多元,支付给农户劳务费34000元。今年我们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养殖,提高大家的收入。”韦将宽对合作社的前景充满信心,基地投资96万元于2017年12月建成,现存栏种兔480只。

目前该村共有三个养兔场,已带动97户农户参与养殖,其中贫困户78户,占80.4%,预计每年参与养殖的农户每养殖10只母兔增收可达800元,三个兔场可给村集体经济年增加4万元收入。“近年,我们结合加而村实际,全力推动种植、养殖‘六个一’生态扶贫产业,其中养兔产业在我们村已渐成规模,群众参与率高,收入可观稳定。”加而村驻村第一书记蒙玉谈起加而村养兔产业取得的成就,倍感欣慰。

石山变金山

在江团村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六个红色的牛栏沿着两条山谷相向而立,格外显眼。基地里的工人们每天按时段、程序忙碌着,有的拌草料,有的运饲料,有的给食槽加饲料。

“现在,不仅是养牛,还有养猪养羊等产业都壮大起来了,我们整个江团村的生态扶贫产业得以全面带活复苏。”江团村村干蒙桂祥说。

据了解,该基地是东山乡供水工程通水后壮大起来的一个扶贫产业,项目可带动50户到100户贫困户年实现增收一万元以上。“在牛场里做工,一个月工资3000元,可以边务工边在家里发展种养,脱贫已实现,致富也不远了。”在肉牛养殖基地务工的江团村弄友屯贫困户兰美良边整理牛槽里的饲料边说笑着说。

近年来,巴马紧紧围绕“5+2”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种植“六个一”和养殖“六个一”生态扶贫产业工程。截止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共带动贫困户10552户,带动率63.20%。

当前,走在巴马各乡镇的村屯,不管是石山,还是土坡,是平地,还是山谷,种养产业都已深深烙印在这片所谓“八山一水一分土”的大地上,产业实现全覆盖,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土坡石山渐渐变成了金山银山。

(通讯员 罗荣玉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原文链接】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