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
上林县弄陈村:创新“飞地经济” 贫困户家门口脱贫
上林县塘红乡弄陈村是石漠化大石山区里的深度贫困村。弄陈村在做大做强桑蚕特色产业的同时,利用“飞地经济”模式建设扶贫车间,促进贫困户居家就业增收,成功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今年二季度以来,上林县塘红乡弄陈村扶贫车间——今井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接到来自日本、东欧市场的仿真花订单大幅增长。村民张远容在车间里每天可制作24000多个仿真花的叶子组件。张远容告诉记者,在这里上班十分方便:“现在(月收入)有2600块左右。在这里工作离家近,晚上可以回去照顾小孩,也可以照顾一下老人。”
目前,上林今井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扶贫车间每个月的产值有160万元,固定聘用工人50个,其中贫困户占45%。而仿真花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通过机器生产出来的花朵和叶子需要外发进行手工组装。因此,弄陈村在周边村屯、扶贫安置点设立了多个手工外发点,吸纳村里的留守妇女、老人和困难群众从事仿真花组装工作。今年42岁的残疾户蓝建华和他80岁的老母亲就在家里组装仿真花,通过居家就业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蓝建华:“一天能做三百件,两个人一个月(的收入有)1000块钱,生活变好了。”
据了解,弄陈村扶贫车间实施的“到别的地头做项目”的模式被称作“飞地经济”,弄陈村第一书记闭国础表示,弄陈村地处大石山区,资源匮乏,耕地少,利用“飞地经济”模式建设扶贫车间,把生产劳务外发到周边村屯和扶贫安置点,让农户、贫困户居家就业,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我们通过厂房出租给入驻企业,租金收入很稳定。一个带动村集体收入,第二个带动困难群众家门口就业,对促进我们整个大石山区深度贫困村农户、贫困户的增收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在“飞地经济”的带动下,弄陈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弱逐步做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33%下降到2019年的0.71%,实现了整村脱贫。下一步,弄陈村计划进一步扩大外放点,并把手工外放点升级为机器设备加工外放点,提升产业链价值。如今,“飞地经济”模式还在塘红乡及周边乡镇“遍地开花”,带动传统养殖、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提质升级。上林县塘红乡党委书记蓝宏辉: “飞地模式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产品走入居家就业,包括我们现在的仿真花、食用菌、电子厂在覆盖上得到启发,我们‘基地+农户+居家’这个模式就传开了,使得我们塘红乡在就业还有增收方面多一个渠道,也给我们山区经济注入一个新的活力。”
【记者手记】
上林县弄陈村探索形成的“飞地经济”模式既是现实环境倒逼的结果,更是各方资源要素优化组合的创新实践。弄陈村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当本地资源不足以支撑发展的时候,可以借助外力,整合资源,在“别人的地头做项目”,最终实现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多赢。
记者 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