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
三江岑旁村:脱贫攻坚战让“送饭村”变了样
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岑旁村,曾经因为贫穷,村民要轮流挑担给在乡里读初中的孩子送饭,因此被称为“送饭村”。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昔日的“送饭村”变了模样,村民也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当“千名记者一线行”的记者来到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岑旁村岑旁小学时,学校传来阵阵歌声。原来是岑旁小学原校长陈海林正在教学生演奏传统侗戏。
陈海林:“(戏的)主要内容是我们侗族现在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通过脱贫攻坚战,我们农村变了样。有共产党我们样样强,人民幸福奔小康了。 ”
岑旁村原来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因为村里的孩子上初中要到乡里的富禄中学就读,家长们付不起伙食费,只能轮流挑着扁担给孩子们送饭,所以岑旁村多了一个外号叫“送饭村”。
陈海林:“我们整个村有四五十人在中学读书,挑下去中餐和晚餐,那时没有通公路,都是从这边下去的泥巴路,穿草鞋,如果下雨好辛苦。”
建档立卡贫困户陈甫特正是当年送饭队伍的一员,最让他自豪的就是他送饭的孩子们出了不少大学生:“原来我们这里没有办法,没有钱,我们就考虑轮流送饭。校长说我们一年大概出4、5个大学生。”
“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少吃着村里送来的饭考上大学的学子考上大学后都纷纷回到故乡,建设家乡,岑旁小学现任校长陈武峰就是其中一位:“因为我从小在这里长大,我最清楚这里需要什么,所以说毕业后就搬回来这边工作,投入到教育这一块。”
最让陈武峰高兴的是,柳州市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率先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融安县三个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实施“免费午餐”工程,这一举措让“送饭村”成为了历史。
贫困学生陈梁:“免费午餐一般有蔬菜、炒鸡蛋,还有鸡肉、鸭肉。”
甩掉了“送饭村”的帽子,如今,岑旁村大力发展起了杉木、油茶、优质稻、再生稻、稻田养鱼等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228户,覆盖比例100%。2016年以来,全村脱贫588人。
岑旁村第一书记向长超介绍:“今年年初我们申请上报了全村的人畜饮水的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在6月20日竣工验收,现在全村400多户都能够用上安全的自来水了。”
【记者手记】
俗话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从“送饭村”到吃上免费午餐,从贫穷到发展特色产业,岑旁村的启示告诉我们,如何落实好教育扶贫相关政策,解决好学生上学难的突出问题,成为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广西广泛实施“免费午餐”“雨露计划”等政策措施,强化“控辍保学”工作,努力让每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相信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岑旁村”展露新颜。
(记者 韦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