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决战决胜走基层 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
那坡县地处石漠化片区,山高壑深,石多土薄,水资源匮乏,产业发展艰难,由于多种因素制约,至今仍是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那坡县坚持科学谋划,经过4年艰苦努力,全县目前已脱贫出列49个村12820户5130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31%。
记者来到那坡县平孟镇念井村领隘屯时,村民农忠兵正忙着收割今年第一批板蓝根。2015年起,农忠兵开始了板蓝根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到现在的15亩,他也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现在,他还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种植了30亩的杉木,靠产业增收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以前我们这里种玉米,到了2015年我就改种板蓝根了,每年收入2万多元,得钱又快又方便,到了2017年我就脱贫了。”
为了让板蓝根产业做大做强,念井村还拿出10亩地,找来200万元的投资资金建立起集仓储、加工、晒场等功能为一体的扶贫车间,2019年销售额达到100万元。念井村党支部副书记农勇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社以党支部带产业,党员当先锋,努力打造‘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辐射带动全镇10个行政村板蓝根产业的发展,全村种植户达544户,其中贫困户90户,人均年收益约0.4万元,拓宽他们的增收渠道,让他们安心守边固边。”
近年来,那坡县大力发展桑蚕、中药材、油茶、杉木等产业,产业覆盖率为96.2%。截至目前,全县完成新种桑园1.62万亩、中药材2.81万亩,新增坚果、益智仁、艾草、猫豆等4个连片千亩以上的产业基地种植,全县共有377个专业合作社、121个示范园(点)等新型经营主体,共带动6164户贫困户增收,同时做好产业“以奖代补”调整政策及发放工作,2020年下达产业奖补资金8300万元。
在那坡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作为织造车间的小组长,职工韦美远管理着20台剑杆织绸机正常运转。调试机器、严抠产品细节,通过厂里免费的技能培训和工作实践,短短1年半的时间,她从新手迅速成长为“半个专家”。
那坡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是那坡从深圳引入的优质桑蚕丝加工企业。2019年1月投产后,结束了那坡无茧丝绸布生产的历史,也创造了一批就业岗位。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收购鲜蚕茧5000吨左右,可安排就业80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00人,带动10000户以上贫困农户脱贫致富。那坡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云表示:“整个县的营商环境是非常良好的,做到一对一服务,让我们来到这里投资没有后顾之忧。”
2016年起,深圳龙岗区与那坡县签署脱贫攻坚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两地携手共进助推那坡脱贫攻坚进程之路。通过“东西协作”的模式,找准“那坡所需、龙岗所能”的结合点,投入600万元建设那坡·龙岗生态工业园区,同时加强在旅游、服装、玩具、电子等领域的产业转移合作,推进“造血”扶贫。那坡县对口扶贫协作局副局长章大荣向记者介绍:“截至2020年,我县共获得深圳以及龙岗区对口帮扶资金超2亿元,共引进广东辖区6家企业到那坡投资建厂,组织实施44个项目,受益人口涵盖全县85个贫困村。”
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等困难劳动力增收难问题,那坡县还创新推出公益性岗位“定岗不定人”模式。那坡县百南乡属于边境管理区,巡边员马亚铁每个月都有几天在中越界碑附近巡逻。除了巡边,马亚铁也会去守卡。这2个岗位,都是那坡县根据实际需求以“定岗不定人”模式设置的扶贫公益性岗位,人员选择上优先安排贫困户和贫困退出户。上个月,马亚铁做了8天的护边员和10天的守卡工作,其余时间他就在家养牛:“我巡边守卡2份工资加起来是1800元,还有我自己打点零工,1年收入大概3万多元。”
在过去,村里的公益性岗位采取“定岗定人”的方式,存在受益群众面窄、群众对政府容易产生依赖等局限性。“定岗不定人”模式创新推出考核机制,以工作效果的优劣作为判定工作人选的重要标准,如果工作不达标,则可能失去获得岗位的机会,从根本上调动起岗位获得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今年,那坡县在全县9个乡(镇)131个行政村,全面推行定岗不定人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工作,开发设置1万个扶贫公益性岗位。那坡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李定根表示:“‘定岗不定人’模式采取按月用工、按日用工、按事项用工的方式,通过灵活用工让贫困劳动力增加劳动收入。”
(记者 王达 通讯员 梁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