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
2018年8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龙州县实现脱贫摘帽。由此,龙州县正式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成为广西首个脱贫摘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两年来,龙州县因户施策,全力攻坚,不断巩固和提升脱贫摘帽成果和质量。伴随脱贫攻坚的稳健步伐、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曾经“老、少、边、山、穷”的龙州,正走上乡村振兴的大道。
在距离水口镇共宜幸福家园不远的扶贫车间,52岁的李福建正在这里工作。他告诉记者,自己原来住在龙州县水口镇埂宜村,靠种甘蔗为生,2019年搬进共宜幸福家园社区后,住进了新房,也组建了家庭。现在家附近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他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共宜幸福家园社区距离边境线不到1公里,这里的753户2328人,来自全县11个乡镇。2017年底,龙州县全部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任务,共建成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搬迁入住2221户729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47户7017人,同步搬迁74户275人,搬迁入住率100%。
如何让搬出来的群众稳得住?龙州县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利用扶贫奖补政策等招商引资,创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在龙州县城南、城北、水口3个大型安置点建有7个扶贫车间,先后引进灯饰加工、电子器件加工等企业进驻,以“订单式”来料加工的形式,提供就业岗位,既能安排移民劳动力就业,又能让移民兼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快融入、有收入。水口镇党委副书记罗剑恒表示:“(我们)活用扶贫奖补政策招商引资,(进驻)水口扶贫产业园区创办扶贫车间的企业,政府免除2年的租金,搬迁户就近就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抓手,发展产业则是让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龙州县围绕种植、养殖、贸易、旅游、工业五大扶贫产业,“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坚持“输血”和“造血”两手抓,确保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实现稳收增收。在下冻镇扶伦村板端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跑马洞”就是村民集体开发的旅游产业项目。2016年10月,在后盾帮扶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板端屯自筹资金150多万元开发跑马洞。全屯村民除了年底每户每股分红5000元之外,公司还优先安排贫困户参与景区务工,直接带动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19年底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随着“观鸟经济”的兴起,龙州县顺势建设弄岗生态观鸟科普基地,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之一,指导村民算好经济账、制定爱鸟护鸟的村规民约,将房屋改造成民宿,成立“鸟导”队、后勤队等,逐渐形成以观鸟、拍鸟为主的休闲生态旅游产业。响水镇宣传委员蒙丽娜向记者介绍:“这几年我们在全国打出了“观鸟经济”新名片,(村民)就是去喂喂鸟,每个月也是2000块,做鸟坑的这些人,(游客)来拍摄一个机位是50块,下一步我们可能也会打造民宿。”
2018年,在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行列后,龙州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振兴战略上来。2019年,龙州制定乡村风貌提升行动方案,计划利用3年时间逐步塑造和形成“传承文明、桂风壮韵、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乡村风貌,并成立了14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县、乡(镇)、村(社区)全覆盖。崇左市委常委、龙州县委书记秦昆表示:“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的要求,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老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记者 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