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钦南区:发挥“山、城、海”优势 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新闻眼|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2020-07-28 09:22:54|网络编辑:李惠惠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

钦南区:发挥“山、城、海”优势 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钦州市钦南区充分发挥“山、城、海”优势,积极打造育苗基地和特色种植示范区,带动辐射贫困群众,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在钦州市钦南区那思镇的田间地头里,随处可见的“山泉豆角”迎来收获季节,农户们忙于采摘不亦乐乎。

那思镇种植户杨东:“我种植了两亩豆角,一个月有8000斤,有9000元左右,一年有9万多元的收入。豆角是我们的特产,收入挺可观的。”

那思镇是钦南区最偏远的山区乡镇,属于山壑丘陵地区,多山少田。脱贫攻坚战打响,那思镇找准扶贫产业切入点,开始推广种植“山泉豆角”。“山泉豆角”卖相好、品质佳,很是抢手。如今“山泉豆角”种植面积5000亩,产值近7千万。那思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覆盖该镇全部贫困村和大部分贫困户,带动了当地300多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那思镇党委书记梁云龙:“现在我们做了三个保障,第一个是在销售上给老百姓做好保障,第二个是在技术上做好保障,第三个是在农资上做好保障。”

走进位于那雾山风景区脚下的钦州市钦南区那丽镇殿艮村,漫山遍野的三华李挂满枝头。这片3.5亩的三华李果园是殿艮村那凤自然村脱贫户黄炎才种植的,他一年收入就超过3万元。

脱贫户黄炎才:“游客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人,一天可以卖到7000-8000元。旅游发展对于我们农户来说很好。”

近年来,钦南区重点将那雾山森林公园打造成生态休闲旅游区,通过“生态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新农建设”的产业扶贫开发模式,分段让农户参与到三华李、杨梅、百香果等特色产业种植中。

海红米是海水稻的一种,因颜色呈胭脂红色而得名,主要生长在沿海咸淡水交汇的滩涂,钦南区则是钦州海红米的唯一种植区。在钦南区尖山街道梨头咀村的道路两旁,大片盐碱地里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海水稻。钦南区东场镇关塘村村民郑朝武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家就种了170多亩海红米,收入非常可观。他说:“(纯)收入大概达到20万元,比往年高了很多。”

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施春婷:“现在的市场价大概是30—35元一斤。目前,海红米已经通过电商的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钦南区海红米种植已经覆盖了6个沿海乡镇,建成了5000亩海红米集体经济产业基地,实现产值约2200万元,带动近140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为钦南区沿海一带农民和贫困户增收致富。

钦南区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骆啟文:“街道党工委牵头把已经征收的土地流转给我们的公司,我们请人来干农活,贫困户有产业补贴或无息贷款,他们都会拿钱与我们合作,我们种出来的稻谷,养出来的鱼和虾,都要分红给他们。”

近年来,钦州市钦南区紧紧围绕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山、城、海”的区位优势,在海水养殖、特色农业上下功夫,谋划推进一批带动强、辐射广、效益长的集体经济项目。目前,钦南区142个村共实施项目712个,47个贫困村每个村都发展有集体经济项目3个以上,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预计全年钦南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540万元,实现村村收入五万元以上的目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记者 甘智锐 通讯员 韦雨晴 翟梅 黄绍林)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