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明亮的柏油路通村而过,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网状公路车水马龙,星级酒店、驾考中心人来人往,走进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龙江村,欣欣向荣的新农村面貌呈现眼前。五四组一个近80岁的老人杨廷元动情的说:“这些变化,是杨健那娃给我们带来的啊!”
然而,10年前,龙江村并不是这个样子。一句顺口溜便道出原来的面貌,“赶场上街路难走,谈起出门就上头,长安汽车满身抖,灰尘跟着车子走。”
“喊”回来的书记
龙江村有2148户7915名群众。今年50岁的杨健是龙江村的村民。高中毕业后,便加入打工大军,走创业之路。先后跑过运输,当过管理,办过企业。
有志者,事竟成,凭着一股敢闯敢干的拼劲儿,不到40岁就成了投资千万的遵义市铁合金冶炼公司老总,年收入200万元以上。
2010年,国家发改委要求关闭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按照市、区的要求,杨健关闭了冶炼公司。正当他准备转行经营其他行业的时候,当地村里的老支书找到他,恳切地告诉他,龙江村生产搞不好,群众意见大,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电线随便挂,垃圾到处扔,环境脏乱差,人心也不齐,就连村委会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室。7000多名乡亲们都希望他回去“掌舵”。
老支书的话深深触动这个有着浓厚家乡情结的汉子。当年6月,他回村当起了“村官”。
上任后,深谙管理的杨健摸清村情后,合并村民组建支部,统一党员思想,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理顺工作关系,整顿干部工作作风,特别实行组长和支部书记月薪制和矛盾调解奖励制,把矛盾纠纷调解和综治维稳等日常服务管理工作下沉到组。村党委则迅速将重心工作转移到发展经济上来。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不变的道理。那些日子,杨健不分昼夜,带领着大家一边发展产业,一边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面对交通主干道建设项目资金严重不足,他与村干部一起带领村民们自筹资金,投工投劳。晚上,怕新修的路被人开车碾坏,他就睡在车里值守在路边。
然而,一些村民时常因修路占地闹矛盾,甚至个别村干部被村民殴打,部分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等等如同一盆冷水泼来,让他失去信心。“费力不讨好!”杨健越想越委屈,有泪不知往哪流。一气之下,他向镇党委提交了辞呈。
杨健离开后,村里刚有起色的几个项目停了下来,龙江的发展进入寒冬。
“龙江的发展离不开杨健!”杨健辞职后的第三天,200多名村民集体到镇党委请愿,要把他请回去。
“娃,受点点苦、受点点委屈,就撂挑子了?是,你是发展起来了,你是有钱了,娃,你就不想想那些长辈、你的同龄、你的侄儿侄女们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呢!”此时此刻,老支书的话,让杨健泪流满面,对老支书说:“支书,不说了,我去,我去。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带领乡亲们走出贫困。”
杨健说回去就回去。这一次,他把以前企业的相关账目全部结清。
“我再也不是什么企业家了,是个纯粹的村干部。”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只有村集体经济强了、壮大了,大家才能分红,才愿跟着干。
再当董事长
面对集体经济为零的空壳村如何抓?如何发掘集体经济第一桶金是摆在村两委面前最大的难题。杨健一边带领群众发展产业,一边研究市场。
2011年,过境龙江的杭瑞高速项目启动。杨健把全村分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一支20人的建筑工程队,负责承包辖区内的物资运输、土石方开挖等工程,当年就创造集体收益82万元,赚取了集体经济“第一桶金”。
要做大村集体经济不能安于现状、零敲碎打。在商海中打拼多年的杨健,眼光看得很远。他认为龙江的发展必须整合资源,立足距离城区12公里,杭瑞高速、遵义大道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多元发展。
基于此思路,村党委整合已有产业,成立了遵义市龙江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杨健自荐当公司董事长,开始探索以企业发展理念经营村庄的新路子。
到处联系业务,到处签约合作,不断实施的项目工程不仅解决了村民就业,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看到村庄的变化,摸着鼓鼓的钱包,群众对杨健信任满满。
2015年,遵义市驾驶人考试中心项目在全市选址,要求50天内完成500亩征地拆迁任务,条件是先拆后补,导致项目在其他地方选址未成功。
得知这一信息的杨健主动接下了征地拆迁任务。
“征地拆迁款如果到期没有付,我付!”杨健给村民们掷地有声的承诺让村民们一百个放心,并签订了拆迁协议书,占地500亩的征地拆迁任务在一个月完成。
与此同时,杨健又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以村集体投资控股、村民入股、企业参股方式合作修建一个酒店以服务考试人员。
“亏了怎么办?”入股建企业,对于龙江村民是一种未知挑战,大家担心、疑虑。
“我向大家担保,三年内酒店没有收益,我私人退你们本金!”杨健与村民们又签订了一个投资协议。
就这样,村里200多农户入股2000万元,与遵义市物资集团合资修建龙江酒店和龙江驾驶人培训基地。
好事一桩接一桩。去年,杨健得知位于城区的水产批发业市场因环保问题必须搬迁,立即邀请专家到辖区考察水产养殖条件,锁定在居子组黑洞处建设大型综合性水产养殖批发市场。村民筹资入股、平场、搭建厂房,从构思到落地,短短两个月,就将全市综合性水产市场搬迁到龙江村。今年初,结合龙江窖酒的品牌效应,又与仁怀一家企业合作建成龙江酒业公司。
如今,杨健成为五个公司的董事长,年均创收8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达到6000多万元。
户户通水泥路,安装路灯,组组建文化广场;为60周岁老人买医保;为70周岁老人发放养老补助;对二本以上大学生进行一次性奖励。谈起这些,龙江村里的人,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群雁齐飞
一个又一个实体经济的落成,加快了龙江发展步伐。优越条件让越来越多的客商入驻龙江,开超市,开餐厅,开修理店。而龙江的人们也不落下,在公司上班、自己办企业、搞个体经营、发展生态农业等等。人人有事干,家家有钱赚。
建档立卡户李贵芳是民主组村民,十多年前丈夫生病去世了,独自一人抚养儿子格外艰难。村自办企业后,李贵芳被村里安排到酒店当保洁员,儿子读书所需费用除了政府补贴外,其余费用由村集体经济负责,儿子大学毕业后回到村企业上班。2017年,李贵芳母子俩人均收入达到28600元。
五龙组的周友强是考试中心拆迁户。考试中心和龙江酒店建成后,周强就当上了考试中心保安,妻子在龙江酒店当保洁员,女儿在镇级平台公司上班。一家人都成了上班族,日子甜着呢!
失地村民彭文静在杨健动员下,入股酒店十万元,进店当了副总经理,负责酒店管理。作为股东,彭文静的工作格外负责:“自己为自己打工有奔头!”
农产品加工、养殖业、车辆维修、副食品店、汽车销售中心等行业纷纷发展起来,全村个体工商户就有156家。2019年,人均年收入23026元。
提及龙江变化,老书记吴乾勇喜笑颜开:“出门柏油路,坐车招手停,环境美美的,生活乐悠悠。我们当初三顾茅庐请回来的杨健,确实是个好当家。”
繁华喧嚣的龙江出名了。龙江经验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龙江村先后荣获“贵州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五好’基层党组织”、“省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市级小康示范村等称号。而杨健个人先后荣获区级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遵义市“名城先锋 脱贫尖兵”、“贵州省劳动模范”、及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称号。
让杨健更高兴的是,越来越富的龙江人民思想素质和精神面貌变了。不仅自发组建矛盾调解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促进邻里和谐,在工作之余纷纷跳起了广场舞,还在疫情期间自发捐赠 14401元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为了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打造龙江品牌,杨健正在筹备将龙江村集体所属的5个企业整合为龙江集团,在原有的建筑安装、劳务派遣、酒店、驾校、水产养殖批发、酒业等产业发展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村集体经济产业链条,建设集汽车销售、汽车主题公园、房车露营基地等一体的汽车小镇,并加大深挖和拓展力度,引进苟园盆景园,发展水上餐厅,努力向文化、教育以及生态旅游领域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刘建梅)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