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付式消费“排雷” 失信黑名单可以有

国内新闻|来源:工人日报2020-08-20 08:54:00|网络编辑:黄业钦

  日前,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消息,今年上半年,北京市预付式消费治理成效初显,严重失信企业及其主要人员黑名单制度得到完善,累计锁定企业304户、主要人员564名,督促47户企业妥善解决遗留消费纠纷。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覆盖了很多领域。诚然,预付资金成为会员后,消费者能享受到一定的实惠,但一些商家频频跑路也让预付卡成了风险卡,甚至演变成消费陷阱,给消费者权益埋下了隐患。

  很多人都玩过“扫雷”小游戏,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雷爆掉。实际上,消费者在预付式消费中,就相当于在排商家关门或跑路这颗“雷”,若不幸“触雷”,不仅终结了当次游戏,还可能陷入消费纠纷。

  相关部门将开展预付式消费的严重失信企业及其主要人员拉入黑名单,是用法定职责和征信机制为消费者“排雷”。由于黑名单机制的惩戒制约功能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因而,预付式消费失信黑名单不仅标记出了一些企业或人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雷”,还能避免黑名单内的企业或人员改头换面之后再“布雷”。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对风险信息的知情权,帮消费者清除了一些预付式消费的隐患和风险,提供了更安全的消费环境。北京市的做法既符合征信建设的规律,也是一种积极的监管探索,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

  当然,预付式消费失信黑名单的“排雷”功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要提升对消费者的保护级别,还得从机制上发力。比如,能否仿效建筑工程领域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建立预付式消费保证金制度或保险制度,明确保证金的缴付责任人、缴付比例、保管形式、使用程序等,一旦商家发生违约或者“关门”“跑路”,即依规为消费者的权益兜底。

  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在平时加强对商家预付卡业务的监管,积极查处霸王条款、不实宣传、诱导销售、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等行为,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堵住预付式消费的漏洞。消保组织也应通过约谈、问题通报、发布警示信息等方式为消费者“用脚投票”提供指引。(记者 李英锋)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