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广西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周年】
构筑开放新高地 深耕改革试验田
——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周年综述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一年来,紧紧围绕建设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高标准高质量园区的发展目标,积极发挥广西沿海沿边优势,深耕“试验田”,推动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开创边境合作新模式,举全区之力打造面向东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国家赋予的120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完成56项,一批独具特色的“广西经验”加速形成。
近日,在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一楼港航物流信息平台展示区,记者通过LED显示屏可以清晰地看到港航、班列、通关、海铁联运等实时信息。自治区北部湾办副主任王宗文:“开通了至重庆、四川、贵州等6条海铁联运班列的线路。通过与中远海运集团、新加坡港务集团、中铁联集等单位合作,组建港口铁路站场建设运营合作平台,开创了港口航运、临港工业、铁路龙头企业强强联合的新局面。”
目前,北部湾港已开通3条远洋航线以及52条集装箱航线,其中至东盟航线19条;已在胡志明、海防、曼谷港、林查班港4地建立了铁路集装箱还箱点,有效推动与东盟的区域互联互通。今年前7个月,北部湾港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2109列,同比增长80%;钦州铁海联运集装箱办理量突破14万标箱,赶超2019年全年办理量。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奋步疾蹄,是广西自贸试验区加快推进面向东盟开放的有力注脚。一年来,为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广西自贸试验区推出“两步申报”“提前审结”“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系列改革措施落地,口岸通关效能大幅提升,企业通关环境持续优化。南宁海关关长王志:“今年1至6月,全区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6.94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快40.38小时,在全国排名第一。”
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我区最大限度地持续赋予自贸试验区行政权限,深入推进政务服务“简易办”改革,实行“极简审批”,强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高质量完成试点任务。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韦江:“依托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广西政务APP等,实现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事项全程‘掌上办’;各片区在工程建设项目、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报装等优化营商环境已实现‘一窗受理’模式全覆盖。”
8月28日,广西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内总投资超98亿元的2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18个创新示范项目挂牌上线,37个重大项目签约落户,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商贸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在自贸试验区布局落子。
广西自贸试验区投资贸易如此便利,得益于改革先行。一年来,我区出台支持政策“30条”,推出先行先试、财税扶持、人才引进等一揽子新举措,打造“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莫前锋:“在自贸试验区建成并运行了招商引资代办、政企沟通、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的三个平台,再对所有备案的外资项目实行告知性备案管理,进一步优化鼓励类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流程,建立了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进一步健全了外商投资的服务体系。”
从通关创新、投资领域改革到推动通道门户开放创新、促进贸易转型升级,从深化以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为重点的金融改革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各部门各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积极开展差异化探索,为国家开放合作提供广西方案。广西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商娜红介绍,在全国设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省市中,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上设有“智库工作部”的,广西是独一家:“一年来,智库工作部聚焦政策解读、政策研究、政策培训三个方面, 坚持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外脑,利用智库,成为制度创新的源头活水。”
随着一批批重大项目落户、投产,强健产业发展筋骨,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激发自贸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新活力。据统计,广西自贸试验区日均登记企业数量是挂牌前的3倍,试验区内企业总量突破1.3万家。自治区商务厅厅长、自治区自贸办主任蒋连生:“通过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融合推动国家批准实施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等重大开放平台,我们大力推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中国东盟经贸中心的建设等等,促成了面向东盟的各要素的集聚。”
(记者 蒋文婷、陶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