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云南 看小康| 撒玛坝的幸福“写”在笑脸上

国内新闻|来源:云南日报2020-09-27 17:08:56|网络编辑:孟宪静

  【编者的话】

  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几千年以来,实现“小康社会”一直是中国这片土地上每一位老百姓的向往和追求。今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一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当前,云南人民正在最后冲刺,努力战胜贫困、迈向小康。金秋时节,请跟随我们的脚步,去看看城市乡村、田间地头,去听听云南百姓奔小康的故事。

  9月24日,“走云南 看小康”外宣网络媒体主题采访小组从红河县城出发,顺着云雾缭绕的盘山路环绕37公里,来到宝华镇。中国面积最大的连片哈尼梯田——撒玛坝万亩梯田,就坐落于此。

\

撒玛坝梯田美景(李文君 图)

  都说秋天的梯田金黄如画,经纬纵横,蔚为壮观。天公不作美,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和大雾与我们开了个玩笑,遮住了梯田的容颜。

  不过,在宝华镇,有几张笑脸,消融了秋日的寒意和遗憾。升腾的雾气中,撒玛坝幸福的模样十分清晰地“写”在了这些笑脸上。

  想到更有范儿的撒玛坝,刘羽笑了

  红河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羽提到正在建设的两个“半山酒店”时,不禁笑逐颜开。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传统观光旅游模式正在打破,更多本地员工将参与到高端的、可持续发展的、可体验在地文化的文旅事业里。”

  刘羽说,撒玛坝梯田是离省会昆明距离最近的梯田景观。昆(明)磨(憨)高速通车前,红河县位于途径河口、屏边、建水、蒙自旅游线的“口袋底”,而高速修通后,成为了环线的“口袋口”,也带来了相应的人流、资金流、“机会流”。

  今年,康藤石头寨帐篷营地和苏红古传统哈尼村落作为兼具农耕文化、稻作体验、康养徒步等功能的“半山酒店”将开门迎客 。“推窗看见‘一人、一牛、一犁耙”的田园诗画,不就是游客们向往的诗与远方么?” 刘羽说,以前靠天吃饭的梯田周边村民,如今有机会、有动力捧上产业的“饭碗”和旅游的“饭碗”。

  今年“十一”黄金周,撒玛坝万亩梯田景区将迎来新变化:由开放型景区变为封闭式景区。这将进一步推动景区规范化管理。“我们鼓励村民们在新修建的13公里‘穿越撒玛坝’徒步线路中,充分与游客们互动。沿着层层梯田,也许就能和唱着哈尼调子的村民不期而遇,也许就激起了踩到稻田里捉一尾小鱼的兴趣。”忙着张罗节前景区迎客工作的刘羽,语速飞快地描绘着更有范儿的撒玛坝旅游新景。

 看到天南地北的游客,陈志光笑了

\

陈志光经营的民宿房间(李吒 图)

  民宿老板陈志光对比以前外出务工的日子,咧嘴笑了:“梯田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生存,是世世代代的根基所在。我要在家门口守好它,待疫情过后,喜迎更多客人。”

  20年前,18岁的陈志光光着脚丫在宝华镇龙玛村的田埂上追逐夕阳;20年后,陈志光在自己开在梯田边的民宿酒店观景台上欣赏晚霞。

  前些年,陈志光远离家乡到外地务工谋生计,在外赚钱远比在家务农挣的钱更多,可每当想到自己种了多年的稻田,心中很是不舍,浓浓的乡愁萦绕心头。随着当地旅游发展,梯田观光游逐渐兴起。2016年,陈志光看准时机回乡创业,外出参观学习了几个民宿点建设之后,在梯田边经营起了 “田畔人家”小院,他也成为龙玛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疫情前,每到旺季,客房都是爆满。2018年,陈志光将房屋加盖一层,由原来的12个房间增加到17个房间。“从开店到现在,我们这里来过天南地北的游客。”陈志光笑着说,四川、广东、上海、北京……的游客,非常喜欢在“田畔人家”观景台前把大片梯田“装进”相机,把红河这份错落别致的美“带回”家乡。

  和游客一起去捡热乎的鸭蛋,挽起裤腿在稻田中摸鱼。陈志光不仅是民宿的老板,也是配菜师、导游、司机……最重要的是,陈志光是能和他们一起聊天喝茶、谈天说地的朋友。“很多都是来过3次以上的回头客,客人们还会给我提不少改进的建议。你看,楼上这个玻璃顶就是山东客人建议安装的。以前,一楼客厅老是冷飕飕的,现在变得暖和、明亮。”

\

陈志光向记者展示手机里“海量”的梯田美照 (李恒强 图)

  陈志光经营民宿一年能有8万元左右的收入。现在,他的心愿是让民宿给游客更多的精神享受,让大家在梯田里得到美好的体验。

  听到“农家书屋”里的阅读声,柳文娟笑了

  扶贫工作队队员柳文娟看到自己新买的绘本在“农家书屋”受到小朋友的欢迎,舒心地笑了:“当地小朋友有好书、读好书,是我最大的心愿。”

\

柳文娟和小朋友一起看书(李吒 图)

  柳文娟是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驻宝华镇嘎他村委会扶贫工作队队员,今年6月刚到岗。我们见到她时,几个经常来“农家书屋”看书的孩子正在和她嬉闹。

  嘎他村坐落于撒玛坝梯田旁,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如今,发展农村电商、观光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文章的新方向。

\

嘎他村的小朋友快乐地嬉戏(李恒强 图)

  “建一个‘农家书屋’很容易,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这个书屋真正发挥作用。”柳文娟来到嘎他村后,一直尝试着用各种方法把孩子们吸引到“农家书屋”,让他们逐步养成阅读习惯。她会主动邀请孩子们到书屋坐坐、细心研究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自掏腰包买更多适合孩子们看的读物……“‘农家书屋’是一个为乡村群众,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精神食粮的场所。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了解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我们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抒写美好人生。” 柳文娟说,希望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先让孩子们学到好的思想、观念、习惯和做法,进而影响他们的家人,最终、让当地百姓不仅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

  盼到温馨的房肥壮的鸭,吴秀莲笑了

  “我们已经脱贫,现在就一门心思努力奔小康了!”聊起现在的生活,嘎他村村民吴秀莲笑容满面。

\

吴秀连(右)和吴红四(左)讲述新生活(李吒 图)

  她家以前的房子一下雨就漏水,现在不仅宽敞明亮,还有了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家,真的成了温馨的港湾而不仅仅是居所。

  “我们才从村里领了10只鸭苗和几十斤稻花鱼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要肯干,就能创造美好生活!”

  同村的吴红四,对此十分认同。吴红四是村里养鸭合作社的社员,目前养着30只鸭子。他算了一笔账:每年光卖鸭蛋的收入就有约5000元,合作社负责销售。蔬菜和粮食都是自己种,吃不完还可以拿去卖。现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不少,他计划着扩大养殖规模或者借村里发展旅游业的东风再搏一把,让家里的日子更上一层楼。

  秋雨中,撒玛坝梯田里,砖瓦房墙上的一排宣传标语被冲刷得格外显眼:“留住美景,过上幸福生活。” 这,不正是梯田的小康模样吗?

  记者 王欢 李吒 李恒强 李文君 文/ 图

【原文链接】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