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翻拍剧缘何屡屡“毁”经典

娱乐|来源:文汇报2020-11-30 15:16:34|网络编辑:夏汝

  仅2.7的豆瓣评分,让日前开播的新版《鹿鼎记》创下了金庸剧有史以来的最差评。剧中挤眉弄眼、咋咋呼呼的韦小宝被广大网友骂上热搜 “不忍直视” “像猴戏”。一部根据张爱玲小说《半生缘》改编的电视剧《情深缘起》,开播后同样引发了选角失败的争议。顾曼璐与顾曼桢这对悲情姐妹花,由刘嘉玲与蒋欣两位相对“靠谱”的成熟女演员出演,但在角色诠释中多了几分浮夸,少了几分凄凉,尤其刘嘉玲饰演的顾曼璐,举手投足活脱脱一位豪横的霸气女总裁,难免丢失了原著中“没有一个人物不悲凉”的况味。

  经典IP翻拍向来是荧屏上的热门,近年来,《寻秦记》《粉红女郎》《上错花轿嫁对郎》等前赴后继地推出新版剧集,收视大多不俗。但也有一些翻拍剧,因表演浮夸、制作粗劣等问题“翻车”,个别片段更是被网友截屏放出,在评论区“吊打”。应该看到,种种“毁经典”的犀利批评背后,更多的是观众“恨铁不成钢”的叹息。在享受完IP带来的话题热度和流量红利后,翻拍剧如何提升品质使之真正符合观众和市场期待,这是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魔改”背后,是创新还是刻意标新立异

  近年来,以金庸、古龙为代表的传统武侠IP,俨然已成为“翻车”的重灾区。一代又一代的新人通过翻拍剧走进大众视野,但除了刻意 “造星”之外,“江湖”已远,观众很少能从这些新版中找到武侠世界最初的义薄云天或快意恩仇。而新版《鹿鼎记》堪称金庸剧最新“吐槽”泄洪区——从“撒石灰迷人眼相逢茅十八”开始,韦小宝浮夸的表演伴随剧情对原著漫不经心的随意改编,不断挑战着观众的忍耐度。

  要知道,《鹿鼎记》是金庸小说的“异数”,作家在这部封笔之作中,塑造了与传统侠客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韦小宝,他油滑鸡贼,江湖习气重,既狡黠又具有伪装性,却也有狂妄倔强的一面。这个小混混,在一系列复杂历史事件中以戏谑的身姿游走自如,只有当师傅陈近南被“情敌”郑克爽害死时,才展现出全书中罕见的悲情时刻。恐怕张一山等主创没能领会的是,《鹿鼎记》是一出引人发笑的喜剧,更是一部掩卷悲从中来的正剧。每当韦小宝施展开“神行百步”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到历史的寒意和封建王朝的腐朽,感受到一个在浮世绘中奋力挣扎的个体命运。

  此前的影视化演绎中,梁朝伟演出了韦小宝的活泼无邪、睿智义气;周星驰用无厘头喜剧强化了《鹿鼎记》的荒诞与讽刺。翻拍剧需要不断创新,但有价值的“创新”需要融入时代气质。从选角来看,张一山并非无一是处,只是目前看来,这个用力过猛的韦小宝集中暴露的是创作的根本问题,即缺乏对人物准确深入的理解与设计——如何更好地融合经典性与时代性而不是哗众取宠,是创作方更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为何“平庸”?过度依赖商业模板而非再造价值

  相较于金庸的武侠小说,根据最新热门网文IP改编的剧集,更是从诞生之初就已经站上了 “巨人(流量)的肩膀”,加之网文产业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早已形成了一套从选角到制作宣发相对固定的商业模板。然而,过度倚重工业化体系,缺少对艺术创作的尊重,也使得一些IP剧暴露出套路有余、新意不足的问题。这些作品或依赖主演的“票房”号召力、或依赖原作的影响力,在播出后能够引发一波小高潮,但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故事空洞、人物形象扁平等问题纷纷浮现,口碑和播放量都乏善可陈,最终难逃高开低走的结局。

  近期热播的古装剧《燕云台》,就显现了低分“大女主题材”的共同困境——绝不允许自己“输”的大女主,也绝不允许自己不“美”。观众发现,无论是在草原上纵马飞驰,还是在床上忍痛生产,萧燕燕始终保持着一丝不苟的发型、精致明艳的妆容与波澜不惊的神情。固化的表演方式,失“真”的表现方法,让不少观众不得不选择了倍速播放,甚至弃剧。

  IP的影视化创作,不同版本的高下之分,并不难认清。譬如,同样改编自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许鞍华导演的电影版令人难忘,不仅因为吴倩莲、梅艳芳、黎明和葛优的超级阵容,更是源自作品准确再现了原著看似风轻云淡转身悲凉沧桑的神髓。重要的是,影片拍出了自己精彩定格。如,沈世钧与顾曼桢第一次吃饭,沈世钧一双筷子放下去不是,拿起来也不好,正是拘谨局促、小心翼翼的时候;导演让一只小蚂蚁从顾曼桢细巧的手腕上爬过,同桌吃饭的许叔惠并未注意到,沈世钧却定睛看了许久……(记者 童薇菁)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