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 消除歧视全民共防
谈“艾”色变,怀疑与恐惧是人们提到艾滋病时最普遍的反应,伴随着的还有歧视。对艾滋病群体歧视主要是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艾滋感染者就被打上了滥交、肮脏、吸毒成瘾和道德沦丧等负面标签,哪怕是在今天,依旧有人因携带艾滋病毒而被遗弃、退学、辞退。
恐惧源于未知
消除歧视从了解开始
▲要关爱 不要歧视 击碎艾滋病的七大谣言
『小北君划重点』 感染HIV的机率很低,若不幸感染,通过正确的抗病毒治疗后,是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歧视的医疗环境,可能会使感染者因为害怕拒诊而隐瞒感染状态,破坏医患信任,提高感染风险。许多人因为受不了流言蜚语的折磨,心理防线崩塌,选择结束生命,也有的人自暴自弃,心怀仇恨,把过错引咎他人,疯狂地报复社会。
关于艾滋病你需要知道的4句话
①艾滋病本身不会导致死亡;
②日常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③我们对艾滋病并没有束手无策;
④艾滋病人不应该被歧视。
今天,2020年世界艾滋病日。
少一点歧视,多一点责任,
用红丝带系住生命,系住爱!
不吝于关怀
防治艾滋的“中国处方”
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世界范围内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防治艾滋病的规划。
▲艾滋病人在医院意见簿上留下的感谢信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早在2003年便已出台了针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即:免费抗病毒治疗、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免费母婴阻断、艾滋病遗孤免费就学、对艾滋病患者家庭实施关怀救助。一些地区,政策还覆盖了所有HIV感染者。
近日,由云南专家团队主编的原创《艾滋病皮肤黏膜损害早期诊断线索》一书的英文版正式出版发行。该团队历时20年,创建了通过皮肤黏膜损害早期识别艾滋病的诊疗体系,为艾滋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为解决目前世界范围内艾滋病感染者发现困难这一瓶颈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
同时,今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六条也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泄露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这些规定都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隐私保护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
▏小北君有话说
2020年新冠肺炎的大暴发让人们明白一个道理,消灭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每个人都肩负责任,无论是今年的新冠病毒,还是已经肆虐了40年的HIV病毒。
柏林病人、伦敦病人、圣保罗病人、精英控制者……他们的存在都证明艾滋病毒并非不可战胜。而让艾滋病毒真正死去的,可以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是先进的生物技术,也可以是特效的药物,但最终战胜传染病的法宝,一定是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图文来源:新华网、昆明日报、科技日报、多彩贵州网、人民日报微博
视频来源:中国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