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土瑶不“土” “瑶”出幸福
在贺州市平桂区的大桂山山脉中,居住着我国瑶族大家庭中一个独特支系——土瑶。几百年来,他们少与外界来往,过着自给自足的清贫生活。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土瑶聚居区仅用两年就实现了863户5075人贫困人口脱贫。新春佳年临近,广西台记者走进土瑶人家,探寻土瑶脱贫之后的幸福故事。
赵万兴:“在家哦!冬天来了,家里的姜收得怎么样了?”
凤贵华:“收得差不多了,今年四五千斤。”
下午,贺州市平桂区“文华家园”,“土瑶”兄弟凤贵华的家里迎来了一位乡亲——狮东村党支部书记赵万兴,他是特意来提醒凤贵华别忘了收家里种的大肉姜。靠着种大肉姜,狮东村不少人脱了贫。凤贵华的爱人赵兰妹说,当初有信心扩大种姜规模,多亏了政府兜底。“产业奖补,生姜种不好,可能亏很多钱,但是政府这两年,本钱都给补回来了。”
除了大肉姜,凤贵华夫妇在村里还有20亩杉树以及大片茶叶林。尽管已经搬出了村子,住进了城里的安置小区,但“放假去种地,平日来上班”是大多数土瑶年轻人的生活现状。今年34岁的凤贵华夫妇在黄金珠宝产业园工作,离家不远,珠宝镶嵌、压光倒膜等活儿信手拈来,两人每月收入加起来有4000多元。“政府组织我们去那里培训,免费吃、免费住,又有补贴,50块一天,我们学的是镶嵌,培训15天马上安排进工厂。”
跟凤贵华同一个小区的龙连洁与赵亚友刚把新家装扮一新,准备在新家迎接新年。两人恋爱时,汉族姑娘龙连洁的父母曾一度反对他跟来自土瑶的小伙赵亚友在一起,原因就是因为土瑶太“土”了,担心女儿嫁过去的生活。龙连洁:“他们说‘好好的,干嘛外面的人不找,偏要找个大山里面的’。说你这样嫁进去,一辈子只要窝在里面了。”
2018年以来,“土瑶”地区各个村屯陆续通上水泥路,四轮小车也能进山,再加上在市区有了新房子,龙连洁家人才渐渐放下心来,接受了赵亚友这个“土瑶”小伙子。
因为家乡的变化而改变人生的不止赵亚友,还有如今依然在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里生活的邓春引。新春假期即将到来,邓春引在自己的农家乐饭店里多准备了一些山里的土货,迎接过年来玩的游客。2017年以前,他从没想过能拥有自己的小店。那时从广东回来以后,他一直想改变,却不知从何改起。“说实在的,我们村里就我一个人有想法,出去看到外面那么大的城市,那么好看的地方,为什么我们山里面那么空?回来又找不到事做,就是跟着父母干活。”
在槽碓村党支部书记赵转桂的鼓励下,邓春引在村小学的对面开了一家小卖部。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2019年12月,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槽碓片区土瑶风情旅游区开工建设,立足本地资源特色,编制“秀美槽碓,幸福土家瑶”风情旅游区专项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着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邓春引敏锐地发现了商机。邓春引:“之前没有地方吃饭,很多游客来问我们哪里有吃饭的地方,我们就说小卖部只能有桶面。他们想体验一下我们山里面的土特产,所以我们就做了个农家乐。”
靠着危房改造补助金,邓春引重修了家里的房子,盖起了二层小楼,并将一楼用作农家乐餐厅。餐厅里的桌椅和装修,也都由帮扶资金解决。邓春引的农家特色菜馆“香满瑶”正式开张营业后生意不错,天气好的时候一个月收入能达到6000多元。原来山里常见的土特产如今受到了游客的欢迎,邓春引计划着,来年还要将农家乐整修一下开辟出几间民宿,联合乡亲们一起在网上卖土瑶特产。脱贫之后,土瑶的乡亲们带着满满的收获感,正阔步迎接未来的幸福。“游客越来越多的话,我们会组织村民多养一些土鸡土鸭。如果外面一个小区里面需要的时候,我们定时送货上门,在手机做APP可以让他们在那里订购,他外面就能吃得到。”
(记者 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