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盲盒上瘾,万物皆可“盲”?别被套路了

News我发喽|来源:北部湾在线综合整理2021-04-26 11:41:30|网络编辑:黄业钦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

这是电影《阿甘正传》的著名台词,话语中描述的不确定性,如今正成为很多人把大笔金钱投入盲盒消费的动机。最近几年,盲盒成为市场上的热门商品,不少品牌都加入到这个市场中,推出具有自家特色的盲盒产品。其中,大家对于“玩偶盲盒”“手办盲盒”“公仔盲盒”可能最为熟知。但最近,有两种盲盒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文具盲盒引发学生“攀比心理

日前,记者调查发现,印上“惊喜盒”“神秘盒”“好运盒”等字眼的“文具盲盒”正悄然兴起,俘获了一批中小学生的心,买家“低龄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有学生反复购买只为抽到隐藏款文具,甚至有学生逛文具店的乐趣变成了抽“文具盲盒”。

\

“文具盲盒”被店员摆在进门最醒目的核心位置。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摄

记者走访北京市多家文具店发现,这些“文具盲盒”大多被摆在最醒目的位置,且种类繁多,有文具套装、中性笔、修正带、橡皮等。其中,中性笔种类最多。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晨光文具店,记者询问是否有“文具盲盒”售卖时,三位店员十分积极,其中一位店员介绍:“这种‘文具盲盒’特别受学生欢迎,现在囡茜系列‘林深不知处’和‘与子成说’的盲盒笔是最受欢迎的。”

随后,另一位店员还向记者展示了一款较贵的“文具盲盒”套装,外包装显示:里面除了有固定的便签本、精美书签、荧光笔等,还会随机出现纹身贴、手表、桌游等,价格在80元左右。

当记者质疑“文具盲盒”套装的价格偏高时,一位店员说:“不少学生的购买力很强,经常会来抽盲盒,供不应求。打开一份未知惊喜对学生来说有种特别吸引力,好多学生争先购买,彼此还会互相交换。”

“我们文具店里的盲盒卖得特别快,你来看看我们最新的这一款……”在另一家晨光文具店内,一位店员也积极地向记者推销。记者得知,让学生们“剁手”不止、乐此不疲的“文具盲盒”早在去年初就已经出现了,目前销售依旧火热。

“重复的超级多,我买了好多次才碰到一个隐藏款。”一名正在购买“文具盲盒”的小学生向记者抱怨。据了解,许多盲盒是由普通款和隐藏款组成,但抽中隐藏款的概率相对较低,这也就使得消费者对隐藏款更为期待。

“孩子让我买,被我拒绝了,我不想让孩子接触这样带有‘赌博’性质的产品。”一位在场的家长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不仅是线下门店,“文具盲盒”的线上销售也十分火爆。记者在淘宝搜索“文具盲盒”等关键词,显示出数十家店铺、上百款产品。记者发现,晨光官方旗舰店位于醒目位置并正在直播,记者随即询问是否有中性笔盲盒出售,得到了主播肯定的答复。

\

晨光旗舰店在直播中展示“文具盲盒”(左图),16款盲盒产品中12款显示缺货(右图)。人民网记者 夏晓伦制图

“这是樱花祈愿系列的中性笔盲盒,每支都有祈愿的功能,让你拆出好彩头。”主播不仅热情地介绍盲盒产品,还演示了如何进行抽取,并提示如何直接购买。记者还发现,该店铺共有16款盲盒产品,因销售火爆仅4款有货,其余12款则显示暂时缺货。

直播过程中,主播不断催促下单。她表示,从开播以来,中性笔盲盒就屡被咨询,且长期处于缺货状态,“现在还有樱花祈愿系列,要是再不入手,这波也没有了。我们很多产品在即将到来的亲子节活动,也会有更多优惠,敬请关注。”

一位长期从事文具销售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抽取“文具盲盒”类似抽奖行为,这也正是学生们反反复复购买的原因所在。“买买买”背后是看不见的套路和利益,成为推动不少商家趋之若鹜的根源。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献云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较差,对盲盒中不确定的产品会产生较强的期待感,这种期待感可能会逐步“成瘾”。同时,购买盲盒获利的概率极低,让青少年过早涉足投机行为,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会让部分青少年认为可以通过投机取巧来赚钱获利。

文具盲盒的盲目购买和攀比滋生了畸形消费,也影响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要杜绝此类现象,需家校、企业、监管部门三方合力,还未成年人一个健康的环境。

机票盲盒|旅行真能“说走就走”?

在五一假期即将到来的当下,不少旅行APP开出了“机票盲盒”的产品,用户只需要花费98元,就可以开启一个指定出发地、随机目的地的国内单程机票,如果不满意还可以全额退款。某旅行APP在推出“机票盲盒”后,吸引超过1000万用户参与抢购。那么,98元的机票,真的能做到“说走就走”吗?

\

某旅游APP推出的“机票盲盒”活动。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不过这种低价票的起飞时间、目的地都是固定的,消费者无法自行选择。而且,盲盒机票只有单程,食宿、景点门票、返程机票都要自行购买。

解析“千万人抢购的机票盲盒” 业内人士:盲盒卖的是尾仓产品(视频来源:央视网)

相关人士介绍,为了刺激旅游消费,平台与航空公司通过“低价+盲盒”的组合,迎合了时下年轻人追求神秘刺激的心理,而这种玩法只有在线平台能通过大数据实现。

4月2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其官网发布《“五一”消费提示》,其中,中消协提到“机票盲盒”产品,提醒广大消费者要理性看待,“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可取,一定要通盘考虑出行时间、用餐住宿、目的地情况、返程安排以及售后退换限制条件等因素后再做决定。

除了以上这些盲盒产品,还有水果盲盒、蛋糕盲盒、化妆品盲盒,甚至是活物盲盒……不少网友调侃现在真是“万物皆可盲”。各种盲盒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不断地勾起你“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想法。

\

专家揭秘|买盲盒“上瘾”的秘密

北京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姜思思说,要理解疯狂购买盲盒的行为,就要理解人类主动行为背后的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

对于盲盒购买者来说,打开盲盒获得想要的玩偶是一种“奖赏”,会正强化购买盲盒这一行为。不确定的购买结果,就像以一定概率掉落的食物,使购买者无法判断行为与结果的关系,行为就有可能始终持续下去。

她还认为,如果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理解成瘾行为,不管是对烟、酒、毒品等物质的成瘾,还是“性瘾”等行为成瘾,都有相似的生物学机制,均涉及与人类动机相关的中脑边缘多巴胺“奖赏系统”。以上物质或行为最终都是通过增加“奖赏系统”多巴胺分泌,让人们产生快感、缓解不良情绪,而带来了“成瘾”的可能。越快越容易引起“奖赏系统”多巴胺释放,成瘾的可能就越大。

正常来讲,中脑多巴胺“奖赏系统”受大脑前额叶调控,而青少年大脑前额叶较成人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可能更容易受到影响。

我们日常所说的“上瘾”并不能等同于精神病学临床诊断中的“成瘾”,也绝不能说购买盲盒就是成瘾行为。但是,如果购买行为出现以下四种特征,则须高度警惕“行为成瘾”,或者说“非物质成瘾”的可能性:

一是“明显过度”,比如相对于生活状况而言,在购买盲盒这件事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精力、金钱;二是“戒断反应”,比如不买盲盒就非常难受,夜不能寐,甚至烦躁、易怒、紧张、情绪低落;三是“耐受性增加”,比如买盲盒的频次逐渐增加,从一个星期买一个就能满足,发展到每天买一个才能踏实,最后到每天买好多个心里才舒服;四是“负性后果”,比如因购买盲盒让自己入不敷出,为买盲盒跟父母说谎要钱,房间里到处都是盲盒导致自己的生活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每天只想着买盲盒、拆盲盒而不想参加其他娱乐活动,以及更严重的不良行为等。

还有一种购买盲盒的心理须高度警惕,就是以盈利为目的购买盲盒,期待抽到稀有的隐藏款式而赚到一大笔钱。要知道,“以赢钱为目的,参与由机会决定其结局的游戏或类似游戏的活动,叫作赌博。”其危害,不言而喻。

姜思思认为,大家也大可不必“谈盲盒色变”。如果不过度,抽盲盒其实很像20年前方便面厂家的抽卡片活动——同样的盲抽,同样的集齐成套,同样的与同学朋友讨论甚至分享。作为一项有趣味性的活动,收集盲盒只要有节有度即可。但如果到了“疯狂”购买,甚至成瘾的程度,那么就要提高警惕。

她建议年轻朋友,在购买盲盒时如果发现自己购买过度,耐受性增加,越买越多,产生了负性后果,就要及时警醒,及时“止损”,终止这种行为。如果发现自己即使知道有害也无法终止,就要求助于身边的人,甚至到专业的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就诊。

最后,要试图找到成瘾行为背后的真正心理需求。比如一个人购买盲盒,可能是因为他身边的人都在购买和讨论盲盒,而他需要通过参与其中来获得其他人的肯定和接纳,从而找到归属感;一个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抽盲盒过程的人,可能需要的是享受被人关注的快乐以及与人分享的喜悦。

“找到真正的需求,用更健康、更有建设性的方式去满足这些需求,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姜思思说。

来源|人民网、新华社、光明网、央视网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