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5月25日电 题:轻食成中国餐桌“新食尚” 健康风“吹热”千亿大市场
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
上午11时,大部分写字楼中的白领尚处于工作时间,成都府城大道一家主打元气谷物饭的轻食餐厅已开始热闹起来。一份份贴有小票的外卖纸袋将店内长桌占得满满当当,装入详细标明卡路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健康轻食后,它们将由等候在旁的20余名外卖小哥送达消费者。
这家轻食餐厅面积不到100平方米。据店长刘小白介绍,营业一个多月来,工作日午餐日均出餐量已达四五百单。“别看轻食这两年才流行起来,竞争特别激烈,食客追求营养健康,也重视味蕾,我们家以热气腾腾的中式杂粮饭为主,定期更新少油控盐的炒菜。”
轻食最早起源于17世纪欧洲的下午茶,而如今则更多被赋予了低糖、低脂、低盐、高纤维等健康定义。近年来,轻食逐渐成为中国餐桌“新食尚”。越来越多轻食餐厅在四五线城市开门迎客,甚至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食堂也新设了轻食窗口。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轻食餐厅,极大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在成都某外卖平台,消费者动动手指便能购买到京都减脂藜麦饭、墨西哥低卡鸡胸菠菜卷、日式荞麦面等融合了不同国家风味的健康轻食。而一家主打沙拉的轻食餐厅,甚至给出了酱油小米辣、清新牛油果、法式青柠酱、日式油醋汁、蜂蜜芥末酱等8种酱料选择。
线上购物平台中,魔芋饺子、魔芋粗粮饭、速食鸡胸肉、低卡酱料等轻食材料同样销售火爆。“我之前买过三日控卡轻食餐和代餐奶昔,但对于我们养生女孩而言,只吃这些感觉绿色蔬菜摄入不够。”成都白领陈红雨告诉记者,最近自己又在网上买了喷油壶、减油勺等控油工具,打算自己学做控油低卡轻食。
在轻食健康风的吹动下,不少演艺明星也不再热衷于打造“吃不胖”人设或宣传极端减肥法。过去数月来,尹正成为网络社交平台“小红书”头号红人,其每天分享的减脂食谱备受网友欢迎,甚至有线下餐厅将“尹正焖菜”作为正式菜肴推出。而在新浪微博中,“关晓彤2个月午餐打卡”阅读量目前已超过7亿次。
欧睿国际数据预计,2022年中国轻食代餐市场将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轻食代餐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中国人从“吃饱”“吃好”到“吃健康”饮食观的转变。2019年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与1996年相比,中国人均直接消费口粮减少,动物性食品、木本食物及蔬菜、瓜果等非粮食食物消费增加,食物更加多样,饮食更加健康。
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相关产品(食品新原料)审评专家李云看来,轻食的走热符合现代中国人对健康的追求,但目前市场上部分轻食是否真的健康还有待考证。如有商家将碳水化合物视为肥胖的来源,甚至将其“妖魔化”,但实际上控制体重需要控制总能量的摄入,而非某一营养元素。做到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元素按比例长期平衡,“管住嘴、迈开腿”,才是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
“轻食代表了健康主义所引发的大众消费模式改变,当前无论是传统的餐饮企业还是专注轻食的商家,都积极响应这种消费需求,切入这一新兴赛道。”在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王祎看来,与其他消费趋势不同的是,在社交媒体以及网红效应的助推之下,轻食成为自带“时尚光环”的一类商品,被追捧为健康生活的标签,其能否沉淀下来成为稳定的消费类型还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