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耳、小腿肌肉阻断……谁在助推容貌焦虑?

News我发喽|来源:BBRTV综合整理2021-05-25 16:28:07|网络编辑:刘艾

“精灵耳”

“小腿肌肉阻断术”

“颅顶增高手术”

……

\

最近,一些另类整容项目在网络流传开来,引发广泛关注。有的为了显脸窄,在耳朵上打玻尿酸,变成“精灵耳”;有的为了让腿瘦,不惜切断腿部神经,让肌肉萎缩;有的为了实现所谓“颅顶增高”,在头顶打洞,注入骨水泥……面对这些骇人的行为,不少网友调侃道,整容圈都开始内卷了吗?与其说是整容,倒不如说是自残。容貌焦虑还能严重到什么程度?“瘦即正义”何时停?

为瘦腿切断神经、为变美整成精灵耳......变美和瘫痪,你选哪个?

视频来源:央视网

追求美没问题,问题在于对审美的定义似乎正在趋向单一化。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美逐渐有了标准:巴掌脸、A4腰……对照自身,女性很容易发现自己所谓的“缺点”,陷入容貌焦虑。

有观点认为,审美的单一化其实就是不断物化人、流水线式的追求完美。容貌焦虑的背后,是对自我的不够接纳,也有某些商家营销暗示的推波助澜等等。

困在“容貌焦虑”里

从周边环境到社交网络,减肥、美容等话题几乎随时可见,“颜值即正义”的认知也可能对容貌焦虑推波助澜。

曾有媒体就容貌焦虑话题面向2063名高校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9.03%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其中,女生(59.67%)中度焦虑的比例高于男生(37.14%)。

有专家表示,心理学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存在更为严重的容貌焦虑。同时,容貌焦虑呈现一定程度的年龄结构分层。

“原本想上网查点东西,结果收到社交平台推送的一堆护肤文章,屏蔽都屏蔽不过来。”苹果妈发现,有的文章会以女明星的“直角肩”“筷子腿”等为由头,通篇都在谈美容。

慢慢地,她陷入了深深的容貌焦虑,“尤其三十岁以后,照镜子能看到细纹,笑容稍微大一些,脸上的褶子多得不忍直视。送孩子去幼儿园,看见别的家长都年轻漂亮,很自卑。”

“也不只是自己的内心作用,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讨论护肤的话题。”她忍不住跟风去打瘦脸针、做水光除皱,“谁会拒绝变得更年轻、更好看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金小燕从多个心理咨询案例中发现,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求职时学历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容貌好的往往更占优势。“信息大爆炸”时代,个人对容貌的判断也更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被定义的单一审美

在种种“容貌焦虑”表现的背后,其实是趋向同质化的审美。

打开一些社交APP,各种分享“变美秘籍”的文字或者视频扑面而来,它们和无处不在的美妆直播交织在一起,无形中营造着扁平化的外貌衡量标准:A4腰、大眼睛、小鸟腿……

审美本身并无客观标准,也极易受主观因素影响。有观点认为,容貌焦虑的蔓延在于掌控大众审美的传统和资本,让审美的主观性逐渐向普遍客观转移,形成趋向单一的审美定势。

曾有媒体披露,“颜值”正在成为一门生意。一则报告显示,不少职场人士每月拿出超过20%工资收入进行“颜值投入”。

随着消费主义的发展,“改造”外貌甚至可能成为备受推崇的生活态度。金小燕分析,有些商家将美和个人品质捆绑,比如说“胖是不自律”,这种营销暗示夸大了容貌对社交、工作的影响,更加容易催生容貌焦虑。

“以前财富的象征可能是开什么车背什么包,现在是你在哪里美容?你的身材管理是哪个营养师帮你调整的?外貌似乎成了社会地位财富和自我管理的一种象征。”她说。

美不应该是千人一面

从另一个角度说,产生容貌焦虑的原因是不自信。除了肯定自我,自信的本质也是接纳自我,对美的追求,没必要“千人一面”。

“实际上,每个人容貌的差异恰恰是自我的一个体现。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社会语境定义的所谓缺点,在自己和爱你的人看来可能正是可爱的特点。”金小燕解释。

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工作中看的是专业能力,人际关系中看的是性格和相处。也许容貌优势可以在开始带来晕轮效应,被对方理想化美化,但当光环褪去,可能会造成巨大落差。

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凯丽曾说,美是一个人一生的追求。一个人的美绝对不止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内心。“以内心不变的美来应对外界千变万化的美,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一个不欣赏自己的人,是难以快乐的。”拒绝对美的病态追求,保持身体健康,坦然面对别人,或许这才是优雅的生活方式。

来源:央视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