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拉雷6月21日电(记者张玉亮)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一间教室里,一节无声课堂正在静悄悄地“开讲”,几名学生围着老师杰拉尔德·哈拉坐成一圈。
出于新冠疫情防控需要,当地所有师生都按照教育部门要求佩戴口罩。但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这群师生的口罩中间部分是透明塑料片……
哈拉是津巴布韦日出手语学校的一名手语翻译和教师。尽管手语是津巴布韦的16种官方语言之一,但是当地懂手语的人才太少,以至于连国家电视台都很难招到合适的手语翻译。多年来,日出手语学校一直通过办培训、开讲座,帮助听障人士解决与人交流的难题。
疫情出现后,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防疫措施,其中要求所有人在公共场合必须佩戴口罩,否则将面临罚款等处罚。
哈拉表示,自己很赞同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但这也阻碍了听障人士之间的交流沟通。
哈拉解释说,手语是一种视觉语言。对听障人士而言,在交流中除了使用手势,读懂对方的唇语、看到对方的面部表情也很重要,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思。
“举例来说,如果我很高兴,他们(听障人士)可以看到。但如果我戴上普通口罩,我就无法展示面部表情,也无法通过唇语发问‘什么?’‘在哪里?’”哈拉说。
为此,学校专门制作了透明口罩。这些口罩的周围是普通材料,中间部分则采用透明设计,好让嘴唇及周围不被遮挡。
另外,考虑到疫情期间听障人士获取相关资讯的难度增大,学校还为听障人士举办线上活动,向他们普及防疫常识和疫苗接种知识。
“希望佩戴透明口罩等防疫措施能够得到进一步推广,帮助听障人士更好地‘听见’彼此,渡过疫情难关。”哈拉说。
(视频:基夫特·苏卡拉;剪辑:曾焱;编辑:金正、王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