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宣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今天起,本网将陆续推出特别报道《广西全面小康调研行》,通过记者在各县(市、区)见闻式走访,展现乡村巨变,传递广西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同步迈进小康社会的无比喜悦。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州县毛竹山村视察时,深情地说,“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希望你们依靠勤劳智慧把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全面小康阔步前行。
走进毛竹山村,一排排葡萄棚延伸开去,白色塑料膜覆盖着的大棚下,一串串蓝青色的葡萄垂挂在枝上,晶莹剔透。一大早,村民王德利就来到了葡萄地里疏果、套袋。王德利说,再过二十多天,这些蓝玉葡萄就能成熟上市了:“去年葡萄收入有八九万,还可以出去打三四个月工。今年比去年收入高了很多番。”
忙完葡萄园里的事,王德利回到家中准备迎接当天的第一批游客。现在的毛竹山村一排排小楼房错落有致,乡间小道干净整洁。自从总书记来过家里后,他的家就成了打卡点,现在每天都有上千名游客来村里参观。为满足游客需求,王德利还开了一家小卖部:“方便人家,自己又可以增收,还能帮我们老百姓销售农产品。今年打算买一辆车。总书记问了我,他说你还想做什么?我就说开农家乐,对以后的(生活)更有希望了,更增强了自信心。”
在王德利看来,现在的幸福生活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以前的毛竹山村民主要以种植传统农作物谋生,生活普遍困难,有民谣说“毛竹山,泥瓦房,生活苦,南瓜汤,有女不嫁毛竹山”。王德利:“没种葡萄之前都是茅草屋,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脏乱差。”
为了改变这一落后面貌,村里提出了发展葡萄产业。但每亩7000元的投入,让村民望而却步。为了给村民吃下定心丸,几名村民先行先试,成为首批成功引进高品质葡萄的创业带头人。王海荣就是其中之一,他拿出了仅有的1万多元积蓄种植了2亩葡萄:“当时我大孩子刚刚读初中,他就跟我说,爸爸,你种这个葡萄有没有保障,万一把家里面的钱亏掉了,我读书的钱都没有了。”
敢闯敢干的王海荣来年就迎来了丰收,投入的一万多元全部回本,还小有收获。看到种葡萄能挣钱,越来越多的村民们主动加入葡萄种植行列。今年的葡萄又快熟了,村民蒋恒星看着自己地里的葡萄,心里像蜜一样的甜:“今年的葡萄(收入)预计在11万,卖了钱,给儿子买车、买房子交首付钱。”
如今的毛竹山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村。全村46户种植葡萄总共320多亩,2020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多元,辐射带动周边乡村种植葡萄3000亩。王海荣也成为葡萄种植“土专家”,成为了毛竹山村党支部副书记、毛竹山村葡萄种植协会会长。最近,他还盘算着引进更加优质的种苗,让大家的葡萄卖得更好:“从种苗场里引一些新品种,自己先种一点点,看好不好,有没有产量,品质好不好,在市场上好不好卖,效益好不好,然后再把它推广。”
村子发展起来了,到访游客越来越多。毛竹山人又有了新的目标,发展葡萄采摘体验、农业观光旅游,让村庄美和环境美有机融合。
王海荣的女儿王莲莲是村里的公益接待员,每天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解毛竹山的故事。她希望把家乡的变化告诉更多的人,也对今后有了新的打算:“把毛竹山介绍给更多(人),大家来这里都感觉到我们村风村容村貌比较好,大家很团结。我们现在想往农家乐这方面发展。”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梦想已经在毛竹山成为现实。如今村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毛竹山,葡萄香,家家户户住楼房,共同富裕奔小康”。在葡萄产业的带动下,毛竹山村民正紧跟现代农业的步伐,由传统的单一种植向种植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产业发展、村民富裕、乡村宜居农村新气象。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村村支书王军荣:“我们要打造成比较现代化一点的农家乐、民宿,还要不断地提升居住环境。(吸引游客)不仅要来毛竹山、去纪念馆,还要去湘江战役的那些遗址看一下。”
【记者手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走进毛竹山村,记者看到的是乡亲们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也看到了小康的模样。
这些年,全州县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推进葡萄产业标准化,探索“草莓+葡萄”套种,开展葡萄观光,开辟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州视察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当地干部带领致富带头人,与群众团结一心,让小葡萄变成了大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旺、生态美、农民富”的致富路,在小康路上阔步前行。
记者 唐慧婷 蒋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