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共产党南宁市江南区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中共南宁市江南区委第九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城区人民群众,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围绕建设“六个江南”、打造更具活力与实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奋斗目标,按照“发展产业、推进旧改、完善功能、扩大消费、加强党建”的工作主线,深入实施“四区一带”战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夺取“双胜利”,圆满完成城区第九次党代会主要任务。江南区获评“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城区”“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城区”等荣誉。
在中国共产党南宁市江南区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江南区许下了下一个五年的期许:“十四五”江南区将加快建设产城高度融合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在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中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迈出新步伐、彰显新担当。
忆五年 经济实力全面提升
这是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
“十三五”期间,江南区地区生产总值(在地)年均增长6.16%,总量位居全市第三。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1.7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12%。
“十三五”末,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57.67亿元,位居全市第一,占全市比重达19.1%。电子信息、铝精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城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0.96%。南南铝加工荣获第四届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和第三届市长质量奖。
这是一幕幕经济崛起的场景。
沙井电子信息创新小镇列入自治区创新小镇培育名单,成功创建自治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自治区特色小微企业示范点。建成富宁、泉港、产投等工业标准厂房,引进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桂电产教融合基地、手机贴片及通信终端生产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新增5家自治区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培育发展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142家限上商贸企业,上规入统工作获自治区政府通报表扬。创建自治区、南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4个。
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广西水果批发占有量最大的农批市场,万达商圈、壮锦商圈、五一商圈和沙井商圈的带动力不断增强。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8家,获评南宁市“产业富民”专项活动示范片区。
为增强发展动力,江南区在重要领域改革上下足功夫,取得了新成效新进展。五年来,江南区“一事通办”“减证便民”“网上办事”“容缺受理”等改革落地,政务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党政机构改革、公务用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执法领域改革、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救急难”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等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4个项目获评南宁市优秀改革创新项目。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高,成功服务举办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轻工展。南宁国际名品小镇等一批重大项目入驻城区。南宁国际铁路港一期建成,中国—东盟数字贸易枢纽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数字贸易枢纽中心落户城区。
这些成绩昭示着同一个事实:五年来,江南区通过稳增长提质量,经济实力实现全面提升。
办实事 民生福祉全面增进
江南区经济发展成果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人民。五年来,江南区通过办实事解难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改善城乡面貌,实现了民生福祉全面增进。
五年来,江南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日趋完善,市民出行更便捷。沙井—南站立交、亭洪路延长线(壮锦大道—南建路段)等一批市政工程建成,地铁2号线、4号线开通试运营,5号线即将通车,南扶二级公路(江南区段)路面提升改造工程、江西至扬美二级公路等一批公路通车,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获评“四好农村路”自治区示范县区。
五年来,江南区城乡环境更宜居。南糖片区、西园片区等一批“三旧”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微改造125个老旧小区,江南万达广场成为南宁旧改典范。保持整治“两违”高压态势,大力推进“小产权房”整治。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有效治理扬尘污染,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到97.8%,获评“自治区级生态县区”。建成邕江南岸公园、江南公园、亭子码头公园。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镇域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三清三拆”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有效整治,乡村风貌显著提升,“江韵扬美”风景线和风光线分别获评“首府十大最美乡村风景线”和南宁市乡村道路“十大最美风光线”。
五年来,江南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2020年,城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期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13%。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901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菜篮子”工程和打通致富“最后一公里”工程获评全国“民生示范工程”。
五年来,江南区各项民生事业蓬勃发展,居民保障更全面。江南区严防严控新冠肺炎疫情,有效遏制疫情在辖区传播蔓延,疫情监测、排查管控、集中隔离等常态化防控机制基本建立,疫苗接种工作全面铺开。城镇新增就业6.07万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改扩建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51所,其中新建15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1.96%,新增幼儿园学位4940个、小学学位16850个、中学学位3600个,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南宁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达标县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一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逐步构建,民政综合园建设及养老服务综合改革顺利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75个村(社区)挂牌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广播、电视、光纤宽带、移动通讯网络实现“村村通”。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
五年来,江南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城乡“逢四说事”协商工作机制获民政部认定为“优秀社区工作法”。“平安江南”建设成效明显,“智慧警务”“综治视联网”全面启用,“多元联合调解”模式、“无传销社区”创建工作经验在全区推广,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阶段性胜利,应急救援、防灾减灾、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一批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化解,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五年来,江南区聚焦精神文明建设,文化魅力全面彰显。江南区融媒体中心建成,生动鲜活讲好江南故事。积极打造城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文明创建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涌现出全国文明单位南宁海事局、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和全国敬老文明号二桥西社区、全国先进工作者陈美杏、全国文明家庭钟日胜家庭、全国敬老爱老模范莫丽英、自治区劳动模范“扬美八姑”梁彩丽等一批先进典型。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活跃,“百姓小舞台·和谐大社会”文艺大展演、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广受欢迎,村史室、农家书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大力推进文旅融合,成功举办4届平话文化旅游节,打响“中国平话文化之乡”品牌,建成菠萝岭元宵花灯等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广西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建成开馆,三江坡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扬美古镇获评广西特色名村名镇,新增国家4A、3A级景区各2个,创建3个星级乡村旅游景区,融晟天河·海悦城列入自治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项目,百益·上河城入选“广西十佳夜游景区”,与亭子码头夜游邕江景点成为南宁“网红地标”,成功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
强堡垒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党的建设。
五年来,江南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书记引航担使命”主题活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坚持把党的理论学习引向深入,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牢固占领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
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高标准完成基层党建五年行动计划,创新推行“五化”建设和星级考评管理,建设全市首个集体经济产业园,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城市党建现场会在城区召开。“逢四说事”等党建品牌和成果获市级以上荣誉39个(其中全国奖3个),38个基层党组织获自治区星级党组织、党建示范点称号。7个基层党组织和12名党员获市级以上“两优一先”表彰。
坚持“面向基层、注重实绩”选人用人导向,在“四个一线”提拔重用干部151人,占总数85%。出台并落实激励关爱干部系列政策,创新开展全程画像、履职述评、人才智库等机制改革,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顺利完成镇、村(社区)换届选举。坚持推动“两个责任”落实,顺利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完成九届区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建成江南区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精准运用“四种形态”监督执纪,共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509件,党纪政务处分481人次,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民主法治建设不断进步,司法体制持续改革完善,江南区法院深化家事审判改革、家事调查员制度和江南区检察院“一站式”综合检务平台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七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完成,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现全城区覆盖,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更加浓厚。
下一个五年,江南区委将按照“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总目标、“四个新”总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产城高度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牢牢扭住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这一总抓手,围绕“六强”重点工作,紧扣聚力产业出新、城市出彩、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改革开放、民生改善这“六个聚力”,实现“六大提升”,加快建设产城高度融合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撰文:记者阮晓莹 通讯员郭超前 梁尚家 陈世厚 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