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风吹稻浪,梯田如画,农人劳作于花海稻浪间;近处,黛瓦白墙,小楼错落,水泥路连接村落里家家户户。在袁隆平院士亲笔题字的“南丹万亩绿色巴平米高产基地”,一副美丽的乡村画卷展现在眼前。
几场大雨过后,层次分明的巴平梯田波光粼粼,“百年辉煌、伟大复兴”八个巨幅大字随着稻浪此起彼伏,华表、长城、树林、村庄、白鸽等图案共同绘就一幅占地约52亩的稻田画,游客穿梭其中,流连忘返。
南丹县巴平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特殊的黏性黄泥沃土为优质的稻米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巴平米被誉为“中国十大好吃米饭”。不仅好吃,而且好看。南丹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创意农业,连续9年在巴平“绿稻花海”核心示范区开展稻田艺术化制作,因地制宜打造独一无二的稻米品牌,让更多人了解巴平千年贡米。南丹瑶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技术指导员劳泳告诉记者:“大米销往广东一带,也打通了进京渠道,销售价格从原来的2.5元/斤提升到最高品质大米15元/斤~20元/斤。我们还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力争明年新增10000亩。”
目前,南丹全县巴平米种植达5万多亩,年产量2.4万多吨,产值1.2亿元,南丹巴平米成为当地许多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此外,秉承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理念,巴平村水稻种植适应市场需求,还向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发展,开辟了“一地多用”新路径,稻鸭、稻鱼等种植模式发展迅速,涌现出巴平特米协会、巴平山水特米合作社等一大批创新型大米种植、生产、销售一体化企业。南丹县芒场镇水稻种植户郁德彬表示:“通过发展稻田养鸭、稻田养鱼模式,稻谷的品质提高了,还通过养殖获得额外收入,也节省了一部分农药、化肥的投入,我们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记者手记
南丹县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前提,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打造集旅游观光、民俗风情表演、历史文化、农家乐、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实现乡村发展、农民增收。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同时,南丹县成功培育了瑶家庄南丹巴平米、“六龙”茶等多个全国全区名特优农产品。
此外,南丹县还对田园风光、红色文化、乡村文化等具有开发基础和潜力的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将南丹大厂镇、吾隘镇红色旅游融入东南红色旅游区进行打造,以农文旅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不断为乡村振兴赋能。
记者:黄婉
通讯员:沙颜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