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0月8日电(夏国燕、赵梦琪)传统产业如何焕发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湖北北部列阵中的“襄十随”汽车产业,用创新作出了现实回答。
从湖北十堰、随州到襄阳,延伸着一条汽车产业走廊。在湖北“全域协同”区域发展规划中,“襄十随神”被作为湖北北部列阵协同发展。近日,新华网沿这条汽车走廊一路探访,发现这些传统汽车企业在创新的乐章中,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十堰市张湾区工业新区东风智能装备产业园内,集聚着东风有限装备公司旗下一批新能源、减速器、高端精密齿轮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
园区负责人介绍,产业园以“数字、智能、绿色”为定位,依靠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激活传统制造业“一池春水”。
在车城十堰,汽车业创新体现在细枝末节。
湖北帕菲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深耕专用车生产十余年,主要生产清障车、防撞缓冲车、移动服务车、移动补电车、随车吊等5大系列产品。
该公司负责人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传统清障车上板角度在12到13度之间,托运故障车辆过程中时常刮擦汽车底盘。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经过专家与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最终找到了最合适的上板角度——7度。
小小的角度改变,解决了救援行业里刮擦底盘损伤车辆的难题,也为帕菲特公司赢得口碑。
从无到有、从零部件到整车、从单一汽车制造业向汽车产业化,襄阳正倾力提升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是生产钢质模锻件和汽车转向节的专业化企业,具备年产锻件10万吨、汽车转向节300万件的生产能力,其产品提供给国内20多家汽车主机厂,也远销德国、荷兰、印度等多个国家。
近年来,这家公司将物联网技术、3D制造等新技术运用到生产线改造,实现全流程工艺整合,缩短了产品制造周期并降低了制造成本。
据统计,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后,产品制造周期由5天缩短到1天,锻造全流程单班所需人员数从21人下降到6人,运营成本降低了25.3%,生产效率提升了39.8%。
湖北随州,素被称为“专用汽车之都”。在这里,创新之举同样随处可见。
在湖北齐星集团生产车间内,橘红色机器手臂来回旋转,焊接严密精准。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齐星集团每年科技创新投入近亿元,用于装备升级和技术研发,智能化生产成为齐星“看家本领”。
走进“中国民企500强”——程力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区路边,停满刚“出炉”的罐式洒水车、垃圾清运车、路面清扫车、消防车等各类专用车。
作为中国专汽龙头企业,程力汽车集团是集汽车技术研发、汽车制造、汽车改装、汽车零部件等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旗下“程力威”“大力”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出口俄罗斯、新西兰、安哥拉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纯电动洒水车、纯电动扫地车、纯电动卡车底盘……在新能源时代,这家公司也加大了新能源产品研发力度,产品订单不断增长。
据介绍,到2025年,随州规划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实现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专用车年产量超过25万辆,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6万辆。
湖北北部列阵传统产业不断创新,一大批企业“老树发新芽”,蓄积了强大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