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车辆街头穿梭送邮件
中国邮政广西分公司南宁邮件处理中心,工人在邮件分拣生产线紧张有序工作
祥宾路一小区的菜鸟驿站里,老板正忙着整理收发邮件
11月1日零时,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正式开启,消费者们开始支付尾款清空购物车,也意味着物流快递业进入全年最忙碌时刻。据预测,今年“双11”南宁市快递处理总量达1.38亿件,同比增长35%。
当天,记者走访了部分快递企业、快递网点和小区快递代收点,了解今年“双11”快递业务情况,同时采访了部分市民,看看大家的消费习惯有何变化。
惊喜:下单仅10分钟包裹送上门
“都说‘双11’快递零点配送不真实,没想到现实就发生在我身上。”11月1日0时10分,南宁市民黄女士在支付尾款10分钟后就签收了在电商平台购买的“双11”预售商品,让她十分惊喜。据悉,这也是南宁邮政在今年“双11”完成的首单快递配送。
实际上,南宁邮政早在10月9日就完成了“双11”各项工作部署,并对大客户采取驻点前置服务和仓配一体服务,实现无缝对接,提高邮件传递速度。
1日上午,在24小时运转的中国邮政广西分公司南宁邮件处理中心,包裹卸车后的第一站来到双层分拣机的24个供件台。经电脑扫描识别面单后,包裹开始自动排队等候带货小车。而带货小车就像环线行驶的火车车厢,根据目的地将包裹准确分拣至不同的端口。
去年“双11”期间,该处理中心日最高处理量为94.5万件。而今年从10月份开始,日处理量就明显上涨,从日均65万件达到90万件。该处理中心包件班生产主管苏美鲜介绍说,处理中心自主研发搭建了“发运计划管理模块”,可实时统计各时段预计发运量,为车辆调度、提高装载率提供数据支撑,提升邮件转运效率,降低邮件积压的风险。
据预测,今年“双11”期间,中国邮政广西分公司进出口邮件量峰值将分别达到161.3万件/日和78.6万件/日,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1.7%、51.4%。而广西邮政出口量较大的商品有螺蛳粉、水果、食品干货等,最受欢迎的莫过于螺蛳粉,预计11月1日邮政螺蛳粉项目将有25万单,比日常增长500%,预计1—3日总量将达50万单。
忙碌:各快递网点迎来业务高峰期
今年“双11”,阿里、拼多多等平台将第一波预售期提前至10月20日,与往年相比,旺季持续时间更长。据南宁市邮政管理局预测,今年“双11”期间,南宁市快递处理总量达1.38亿件,同比增长35%。尤其是随着“双11”规则变更,电商促销集中在11月1日至3日、11日至16日,预计5日至7日、13日至15日为进港高峰期。
1日,记者走访市区多个菜鸟驿站和快递网点发现,不少站点收发快递较为正常,尚未出现爆仓的情况。在凤凰岭路一小区圆通速递网点,快件包裹摆满了货架,部分包裹摆在店门口。一位市民拉着小推车站在柜台前等待领取快递,身后还有10余人在排队。“‘双11’的包裹量是平时的两倍。”该网点负责人说,因为有些包裹多日未领取,加之不少是大件物品,门店空间告急。若包裹超过三四天没人领取,只能做退回处理。
在青秀区盘古路一间菜鸟驿站,由于店铺面积小,包裹在店外堆着,正等待分拣员录入信息并送入仓。“一批还没整理完,下一批又送到了。虽然今天忙点,但还属于正常,达不到爆仓的情况。”店主班先生一边用手机查询取件,一边在高高的货架中间忙碌穿梭。
该网点日均包裹量在1200~1400件左右,“双11”期间最高可达3000多个。“今天已经算是进入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节了,我们现在店里有4个人,明显不够用。”班先生计划11月3日再招几个临时工帮忙分拣取件,缓解可能出现的爆仓压力。
变化:“剁手族”网购日趋理性
“双11”不仅仅是物流快递业的“大考”,对于喜欢网购的消费者而言,同样也是一次能否理性消费的考验。11月1日凌晨,市民林女士早早守候在电脑前,开始清空购物车。而她的购物清单大多是孩子的东西:尿不湿、沐浴乳、连体爬爬服、加绒加厚外套、保暖打底衣、外出棒球服……
今年5月,林女士的二宝出生。“相比前两年大宝出生时,今年‘双11’我相对理性了些,毕竟有了一胎的经验,只挑选了适合孩子用的和穿的。”林女士感慨说,以前基本上是漫无目的地瞎买一通,现在比较清楚哪些商品是必需品。虽然平台推出了各种预售和满减优惠,但算起来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省钱。
市民小蔡一直有记账的习惯,她查阅了去年的“双11”购物记录,总共消费3000多元。小蔡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她往年总会有一种跟风的冲动,结果将一堆无用的商品买回家。比如去年下单的一台除螨仪,小蔡只用过一次便束之高阁,即占地方又不知该如何处理,纯粹是为了满足当下的“购物欲”。
“现在我会将平时想买的东西先加入购物车,等过上一段时间再考虑看看,基本上都能删掉两三件。”今年“双11”开启预售以来,小蔡目前只花了600多元。她总结说,“剁手族”主要是因为花钱没有计划,特别是为了满减优惠各种凑单,很容易买到不实用的东西。她建议,如果非要凑单,可以买一些食品饮料类,至少不会变成闲置物品。(记者陈蕾 凌剑伊/文 赖有光/图 通讯员莫树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