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登陆热门综艺到成为现象级线下社交活动,从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实体店到与文旅、民宿业融合——作为近年来悄然流行的社交“新宠”,“剧本杀”在“Z世代”年轻群体中有极高的参与度,并逐渐形成了一条清晰的产业链。
艾媒咨询在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者线下活动偏好的调查报告中指出,2021年中国消费者偏好的线下潮流娱乐方式中,“玩剧本杀”以36.1%排名第三,仅次于“看电影”和“运动健身”。
▲图表摘自《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
小科普 “剧本杀”原名谋杀之谜,起源于英国,本是以推理破案、还原真相为核心的剧本游戏。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该行业衍生出机制本、恐怖本、情感本等各种类型,扩展到各个生活场景。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元,同比增长68.0%,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依然逆势增长,但增幅回落至7%。预计到2021年我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170.2亿元。
小科普 “剧本杀”在国内的走红,得益于一档差点被扼杀在选题会上的综艺《明星大侦探》。2016年,这档引进自韩国的真人秀,要求明星嘉宾通过在“案件现场”寻找证据,推理出真正的凶手。正是因为这档节目在国内的爆红,让一张桌子就能玩的“剧本杀”1.0模式,进阶到集纳服装、场景、道具等沉浸2.0模式。而对比韩国原版,《明星大侦探》降低了推理综艺的门槛,同时也带来轻松的喜剧氛围。这也让商家嗅到了“剧本杀”附带的社交属性,令其从海外推理迷的小众聚会游戏,摇身一变成为大众社交的沉浸式体验消费项目。
“剧本杀”正逐渐成为都市年轻人的日常聚会玩乐方式之一,入“坑”用户的消费频次稳定。63.5%的用户会在两周内消费“剧本杀”1次及以上,超四成用户的消费频次在一周1次以上。
▲“剧本杀”道具。
“剧本杀”缘何能火?专家认为,剧本杀独特的游戏体验和互动模式,满足了年轻人的多元娱乐需求。
对于部分“剧本杀”游戏中存在的死亡、暴力、恐怖等因素,央视财经调查发现,在订购平台上,一些销量火爆的“剧本杀”店,大部分主题场景,要么没有设置年龄限制,要么就是12岁以上均可参与。
今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就收治了一名21岁的患者,当事人由于对“沉浸式剧本杀”入戏太深,出现焦虑、暴躁、精神萎靡等症状。而近半年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已经接诊了四五例类似病例,最小的只有15岁。
青岛科技大学管理学教授心理学教授刘广珠 :“这种游戏在市场上应该进行分级,比如说哪些适合成年人,哪些少儿不宜。分级之后,用法律的形式、条例的形式规范。”
今年11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了《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截至12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意见稿提出,从业人员工作中不得以恐怖、残忍、暴力、低俗的表演、游戏方式摧残工作人员或消费者身心健康,不得利用人体缺陷或者以展示人体变异等方式招徕消费者,不得以虐待动物等方式进行表演。
▲上海:迈出监管密室剧本杀第一步 将对密室剧本杀内容实施备案管理(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
这段时间,因为内容涉及黄色、暴力、灵异的商业噱头,“剧本杀”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对于年轻人,尤其是一些学生来说,玩这个游戏的确是一种考验。比如面对惊吓刺激,每个人心理和生理反应是不同的,再比如有人入戏太深,在现实中模仿就更麻烦了。没错,不能让“剧本杀”变成“恐怖杀”。此次上海出手规范“剧本杀”,已经迈出了纠偏第一步,或许能给浮躁的市场降降温,让“剧本杀”回归娱乐生活、传播文化的本质。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法治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 齐鲁晚报、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