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孔敬1月13日电 (记者孙广勇)在新建的砖木结构房子里,吉瓦和弟弟坐在电脑前,认真地听老师讲课。“疫情期间学校上网课,真想不到现在能装上网络,在家里上学,真心感谢‘结对子扶贫’项目。”侬诺康村村民苯颂说。
最重要的是掌握了依靠自己生活的能力
和苯颂聊天时,记者听到传来蟋蟀的叫声,揭开房前的大木箱一看,里面爬满了蟋蟀。“每公斤200泰铢,两个月卖一次,家里还养了蚯蚓、鱼、鸡、牛,种了蔬菜,既可以自己吃,还可以卖,现在每月有1万多泰铢(1元人民币约合5泰铢)的收入,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吃了上顿愁下顿了,最重要的是掌握了依靠自己生活的能力。”看着院子里的菜地、牛圈,苯颂高兴地说。
邦农县侬诺康村位于泰国东北部孔敬府,距离曼谷440多公里。根据泰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委员会的数据,泰国乡村人口中有26.4%处于贫困线以下,尤其以农业为主的东北部和北部最为严重,两地区的贫困人口高达全国贫困人口的45.7%。
苯颂家菜地旁插着一个“中泰孔敬结对子脱贫示范户”牌子,中泰国旗紧紧贴在一起,像紧握的友谊之手。2019年起,中国驻孔敬总领馆与孔敬府推进“结对子扶贫”合作,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找到致贫根源并依靠自身发展实现脱贫。通过介绍中国精准扶贫经验、安排泰国官员到中国参观学习、提供扶贫资金引导和支持贫困户,孔敬府学习中国“精准扶贫”经验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结对子扶贫”计划,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
和苯颂家一样,孔敬府1174名贫困户得到结对子帮扶后,通过养鸡、养牛、养蚯蚓和生产有机肥等增加收入,生活上实现自给自足。“孔敬府180万人口中80%是农业人口,共有26个县、526个村庄。第一批筛选贫困农民1174户,实施‘结对子扶贫’项目,经过各部门的合力并举,已有90%脱贫。第二批1133户贫困农民参加‘结对子扶贫’项目,未来将全部摆脱贫困,走向稳定、富裕、可持续发展。”孔敬府府尹颂萨说。
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这在泰国尚属首次
为了解决贫困问题,泰国内政部收集数据,将人均年收入低于38000泰铢的人员确定为帮扶对象。由府尹牵头、府社区发展局负责,成立减贫委员会,使用中央政府各部委的以及地方政府的资金,通过扩大就业、推动乡村发展,实现贫困户脱贫。
孔敬府参照中国经验、借鉴中国的扶贫做法,吸收了中国“精准扶贫”精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泰东北特有“结友”习俗,制订了“结对子扶贫”计划,组织孔敬府、县各级官员与贫困户结友,对口帮助贫困户找工作、学手艺、创收入,并协助联系企业和大学等,在全府开展“造血型”扶贫,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这在泰国尚属首次。
苯颂带记者在院子里边转边说:“驻村扶贫官员首先帮助我们通过种植养殖满足基本生活条件,然后帮助我们分析种植的农作物,看哪些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就联系企业以保护价收购。哪些可以与乡村旅游结合,就寻找低息贷款发展旅游,逐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现在我家里养鸡、养鱼、种蔬菜,除了自己吃,还可以卖一些。我还学会了养殖蚯蚓、蟋蟀,添了一头牛崽,蚯蚓粪便和牛圈肥料都可以卖。”
“我们借鉴了中国的模式:每深入到一个家庭,我们会有一个登记的小本子,类似中国的贫困户建档制。会统计这个家庭有几口人,从事什么专业,有多少收入等等。然后会去了解他们家庭贫困的原因是什么。在做好这些调研后,会研究怎样对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在诺康村驻村扶贫的邦农县农业局官员塔纳功说。
泰国正在学习中国精准扶贫模式,探索泰国扶贫道路
泰国一直在努力减少贫困人口,目标是在2021年完成第十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将贫困人口比例降低至6%左右。
“对贫困户从5个方面进行评估,包括健康、生活条件、教育、收入、接受政府服务。针对不同的方面,通过卫生志愿者、校外学习、地方政府服务、短期收入、职业培训,改善生活品质。最重要的找到贫困的根源,帮助贫困户找到依靠自己发展的途径。在扶贫过程中,我们要求扶贫官员把贫困户看做“自己的家,同甘共苦”,每次到村子里,就是“听问题,找方法”,与他们携手摆脱贫困,这些都是从中国学习到的经验。”孔敬府府尹颂萨说。
“泰国传统形式的扶贫以捐款捐物为主,而中国的精准扶贫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将在泰国的扶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驻孔敬总领馆总领事廖俊云说,“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我们愿意与孔敬府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扶贫经验,共同推动扶贫事业向前发展。”
“中国的减贫成功经验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现实可行的借鉴,不仅让世界了解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和看到脱贫的可能,更提供了解决贫困问题的勇气和经验。孔敬府率先学习借鉴中国精准扶贫政策取得脱贫成果,总理巴育表示将在全国推广中国扶贫经验,泰方将继续以中国减贫模式为榜样,推动实现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孔敬府副府尹萨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