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处于夏季的南半球多国热浪滚滚。阿根廷、澳大利亚、乌拉圭等多个国家陆续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升至近50℃,多地高温纪录被打破,再次敲响全球气候变化警钟。
极端高温带来多重挑战
据阿根廷国家气象局报告,1月11日,阿根廷有11项高温纪录被打破。5个主要城市出现了有纪录以来1月份的最高气温以及近50年来的最高气温数据。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当地时间1月13日,澳大利亚西部沿海小镇昂斯洛出现了50.7℃的高温,打平了60年前创造的南半球最高温度纪录,比当地常年同期温度高了10℃以上。世界气象组织正对这一纪录进行核查。
据阿根廷当地媒体报道,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及其卫星城在高温天气期间出现大规模断电,影响约70万用户的电力供应。据悉,阿根廷政府已宣布国家公共行政部门采用远程办公方式,以减少办公场所的水电消耗。当地企业也被要求在每天下午最热的时间段缩减产能,把电力留给住宅区。
“极端高温将给经济社会运行带来多重负面影响。”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例如,水、电等资源被大量消耗,势必影响经济复苏进程;有可能导致路面变形坍塌、车辆发动机过热等,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会显著增加人体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疾病风险,在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的形势下,医疗资源将面临更大压力。多重挑战下,政府治理难度加大,社会稳定或将受到冲击。
气候变化危机日益严峻
事实上,类似于南半球的极端高温天气,也曾出现于2021年夏季的北半球。过去一年,全球多地极端天气频发。美国加州东南部死亡谷国家公园气温一度达到81℃;欧洲中西部多国暴雨肆虐,引发严重洪灾;美国加州、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俄罗斯西伯利亚与南美洲亚马逊热带雨林等出现大范围火灾……
“受全球变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已趋于常态。”巢清尘说,“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全球气候系统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1970年以来的50年是过去2000年以来最暖的50年。”
2021年9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天气、气候和水极端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图集(1970—2019)报告》显示,过去50年,全球范围内与天气、气候和水患相关的灾害事件数量增长了5倍,所报告的经济损失增加了7倍,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福祉和安康。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近日称,2021年的极端天气事件导致农产品价格飙升,2022年粮食价格或将维持高位。2021年底,拉尼娜现象连续第二年出现,引发人们对农作物受损的担忧。
巢清尘分析,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一些复合型极端事件也不断增多,如热浪和干旱同时或连续发生;野外火灾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沿海和河口地区的洪涝、台风(飓风)、风暴潮等频发。各种“灰犀牛”事件提醒人们,气候变化危机已在眼前,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风险的紧迫性不容忽视。
气候治理呼唤务实合作
气候变化问题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2021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来自世界190多个国家的谈判代表签署《格拉斯哥气候公约》,重申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进一步强调需要快速、深入和持续地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温升控制在2℃内,并力争实现1.5℃的目标,让世界免遭灾难性气候变化。此次会议开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征程。
“人类活动是造成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频繁、高强度发生的‘罪魁祸首’。”巢清尘分析指出,短期来看,减轻自然灾害负面影响是各国面临的紧迫任务。各国需要加强合作,提高对气候灾害的预警能力,加强对极端天气事件的监测和风险评估,重点关注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过程中与极端事件相关的农业和水资源风险加剧、生态安全风险升级、健康安全风险加大等问题,做到科学规划、提前布局,努力提高适应能力。从长期来看,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之路。构建公平合理、务实有效和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需要各方携手共进、落实行动。
常可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