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成为解决这一突出健康问题的现实途径。为此,我国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癌症防治行动”作为健康中国行动15项重大专项行动之一。
为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助力实现癌症防治行动目标,近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2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座谈“生物技术助力癌症‘三早’ 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专场论坛在北京举行。邀请与会嘉宾就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詹启敏,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万青,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华大基因副总裁、肿瘤事业部总经理朱师达出席论坛。
癌症防治重在“三早”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
早筛、早诊、早治已被公认为是癌症防控最有效的手段。近年来,在政府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癌症防控工作不断推进。
詹启敏院士指出,肿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察觉。因此,应高度重视肿瘤的预防工作,关口前移,这样能为肿瘤的早诊、早治提供有效的时机。
顾晋在强调“三早”对于肿瘤防治的重要时表示,越来越多的癌前病变可以通过癌症筛查发现,通过及早干预可有效降低肿瘤的发生率。因此,可以在肿瘤“三早”方面汇聚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
王贵齐认为,早筛对癌症的防治十分重要,落实预防筛查早诊是最有效的肿瘤防治策略。注重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不仅要提高居民的肿瘤早筛意识,也需要企业配合,探索群众可以居家操作的肿瘤筛查技术,同时降低使用成本,使群众负担得起。
加强筛查诊断规范化
“在肺癌防治上,胸部CT筛查是肺癌筛查的金标准,应尽快面向基层去推广。”支修益举例说,对癌前病变防治的技术研究能够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延缓肿瘤的发生。
在癌症治疗方面,支修益表示,癌症的规范化治疗非常重要,希望医院把诊疗规范以便于大众理解的科普方式来呈现,从而让群众掌握现阶段新的治疗药物和手段。
此外,他提出,癌症防治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是建立合理的收费体系,尽快将早筛项目纳入医保,从而降低群众的负担。
陈万青表示,肿瘤的发病原因复杂,是多因素、多阶段、长期作用的结果,防治肿瘤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多部门联合作战的系统工程。癌症防治与很多因素有关,如行为习惯、教育理念等,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科技为防治肿瘤赋能
“建议不断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朱师达提出,一是源头创新。生物技术企业要加强对核心上游技术的自主可控,时刻做好如测序技术、基因编辑等技术的成果转化;二是加快积累数据和临床应用实践;三是提升科技成果的可及性。建议通过多方参与的形式,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
在提到精准医疗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前景时,朱师达表示,精准医疗较传统诊疗方法有很大的技术优势,为肿瘤治疗提供了很多新的技术、方法和理念。朱师达说,做好企业应坚持科技为先,与国家相应的监管部门一道,共同探索肿瘤防治快速发展的道路。使新的技术和成果能够更快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从而使更多的群众受益。
支修益认为,运用生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使筛查更精准。他表示,在“精准诊断”方面,不仅仅肿瘤医生,也希望更多的基层全科医生加入到肿瘤防控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