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涨”字成为车圈热词。广州日报·车天下上周也深度关注了“镍”元素价格波动带动新能源车价格上涨的话题。本周,我们继续关注在“油价进入9元时代”“动力电池原材料上涨”的背景下,混合动力技术路线可能获得的爆发新机会。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留意到,中国品牌的新混动技术,已经直接“叫板”日系合资混动,为车主的“绿牌”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
“油电”皆涨
消费者选车两难
在95油价“破9”之际,老梁加满一箱油,看着被加油站“划走”480多元,陷入了沉思:“是不是该换新能源车了?”他算了笔账,假设再开5年按10万公里计算,油费要超过8万元。但他看了一圈纯电动车后发现——都涨价了!而且保费比燃油车还贵,动辄就要七八千元。老梁陷入两难:该不该换车?
如老梁一样的消费者近期还不少。记者周末走访车市留意到,看新能源车的人依然不少,但销售却反映新款纯电动车的实际签单率变低了。“以往周末看车的人中,十批里面大约能有两三个签单意向客户。现在基本都是问完看完就走了,签单率可锐减50%以上。”荔湾悦汇城一家纯电动车门店的销售员阿浩告诉记者。同时,受芯片供应和产能有限等因素影响的交车时间也影响了不少消费者的订车“热情”。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微博下,甚至有不少用户留言表示,其下订长达4个月未提到车。随着近期电动车车价第二波的节节攀升,在记者的朋友圈,甚至看见了“2.8万元转让提车权”的“广告”,一位特斯拉准车主试图“转单”赚一笔。
两难如何破解?“消费者不妨考虑混动车型,尤其自主品牌的混动车。”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顾志军表示,随着新能源车补贴退坡,纯电车型和混动车型价格差异不大了,选择混动车型也有低碳优势,且无里程焦虑问题,反而成为不错的选择。
2022,混动正在崛起突围
有关心汽车市场的消费者发现,今年春节前后,一款款技术领先的混动车型如下饺子般相继上市,布局混动技术开始成为头部中国汽车品牌的“标签”。用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张跃赛的话来说:“混动是当下最好的选择,正迈入黄金期。”
当前自主品牌已经发布的全新混动系统就包括:比亚迪DM-i混动、长城柠檬混动DHT、吉利汽车雷神智擎Hi·X、奇瑞鲲鹏混动DHT、长安汽车蓝鲸iDD等,再加上广汽传祺有了“丰田THS混动系统+广汽自研GMC混动系统”双轨并行模式。有业内人士称:“中国汽车进入智能混动年。”
顾志军认为,自主品牌混动车型推出,让消费者的选择不再限于日系混动;从企业层面看,混动车型的推出能减轻企业面对“双积分”政策的压力,有助保持财务健康。
中国品牌谋划“混动未来”
据前瞻研究院数据,从整体来看,全球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正处于成长期。截至今年2月,全球混合动力汽车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为中国,中国混合动力汽车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混合动力汽车专利总申请量的33.67%。同时,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1年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份额为35%,第四季度更上升到47%。在“电车”主导的新能源路线下,如今自主品牌混动的突围并非突然,而是必然。
“近年自主品牌基于DHT技术,主打串并联模式,加速布局混动车市,其高速工况和B级以上车型节油优势更加明显。综合看,自主品牌的创新能力超强,现在自主(混动)技术崛起带动的消费升级承接效果很好。”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如是分析。奇瑞汽车传动与混动研发总监周之光表示,没有深厚的内燃机设计经验、强大的供应链和资金支持,很难平衡打造出一套兼顾性能、行驶品质、低碳、性能稳定、低成本的混动系统。一位业内人士甚至认为,不少新势力先做电动正是“避重就轻”。
“我国汽车产业要坚持插电混动与电池提升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崔东树表示:“期待自主品牌的插混车型走出独特市场空间。”他认为,包括插混在内的很多混动车型在未来10年内有很大市场价值。
观察:混动爆发在即?
当前数据已经显示,插混车型(含增程式)在内的增速已经超过了纯电动车型,成为当前增长率最高的细分市场。今年1月,纯电动乘用车销售量环比跌15%,同比增长近60%。而插混车型共销售8.5万辆,环比增长3.1%,同比增幅高达198.3%。
顾志军等业内人士认为,2022年有望成为混动汽车爆发的一年。一方面电车受制于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又受到补贴退坡的影响,相对而言混动车型受到上述影响相对较小;另一方面,混动车型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尤其当理想和比亚迪打造了成功样板后,新车型的增多有望带动消费者对混动的认知。
数据要点解读:
1.2016年时的1.0版本尚无单列混合动力车型,只是以“节能车”涵盖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到了2.0版本,混合动力车就被单列出来,凸显混动车型地位提升。
2.按照路线图2.0,2035年,混合动力车型在整体销量占比将达到50%,与新能源车的占比相仿,体现其重要的销量地位。
3.按照路线图2.0,到 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国混动乘用车新车销量计划占传统能源乘用车的比例分别达到 50%~60%、75%~85%、100%。这意味着,混合动力车将成为取代燃油车的“主力”。(记者 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