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器官捐献,让逝者的生命和梦想在接受者的身上延续,是生命接力和爱心传递的旅程;成千上万无私奉献了遗体的捐献志愿者也为医学科学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身体受之于父母”“入土为安”等根深蒂固的观念,遗体捐献仍旧是非常小众的事情。
不过这种现象正在悄然改变:30位老人集体签遗体捐献志愿书;云南16岁小伙意外身亡,家人捐献器官助6人重获新生……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体器官、角膜和遗体捐献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成为社会文明的新风尚。
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志愿登记457万余人,实现器官捐献3.8万余例,捐献器官11.6万余个,挽救了11万余人的生命;实现角膜捐献4.2万余例,遗体捐献4.5万余例。
人体器官捐献的问题,你了解多少呢?
在我国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有遗体器官捐献意愿,可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微信公众号上登记,也可到各级红十字会现场登记报名。如果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的,身后可由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子女)共同书面表示同意实现捐献。
《器官捐献》答疑解惑之公众篇(来源: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
器官移植的效果怎么样?
器官捐献是为了生命的延续,因此,器官移植的效果也是不少人关心的问题。我国器官移植术后受者生存率等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据2019年数据统计,我国活体肝脏移植术后受者1年和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 92.5%、89.8%,接近或略高于美国活体肝脏移植术后受者1年和3年累计生存率(92.3%和88.4%)。心脏、肾脏移植术后生存率居国际前列。2018年,我国心脏移植手术术后一年生存率为 90.8%,高于于国际心肺移植学会的85.4%;肾脏移植的1年/3年受者生存率分别为96.7%和95.6%,居国际先进水平,肾脏移植术后一年、三年肾存活率分别已经达到了97.9%和92.65%,居国际前列。
遗体(器官)捐献 这届年轻人已经在行动
这一届年轻人对于死亡的态度似乎正在变化,他们不但对于死亡的话题毫不避讳,甚至会在生命之花最绚烂的时候提前规划“身后事”,生前立遗嘱,讨论遗体捐献、生态安葬、网络悼念、骨灰钻石等“告别”方式。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洪涛曾介绍,在国内首个器官捐献登记网站“施予受”上,从2014年3月成立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志愿登记人数已达1352576人。其中,90后成为主力,人数比例超过了53%,而刚刚成年的00后也开始担负起社会责任,为器官捐献贡献力量。让我们走近这些年轻人,去听听他们的故事。
遗体(器官)捐献,他们年轻时做了这件伟大而平凡的事。(新华网)
来源:人民网、新华网、青岛新闻网、封面新闻、青年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