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篇
一些老人为何爱扫楼翻桶“捡垃圾”?
小区业主反映:乱翻垃圾、乱堆放等不文明行为带来不良影响
一小区停车场,一老人翻捡垃圾桶里的废旧物品。记者 宋延康 摄
在城市里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不是流浪拾荒者,也并非居无定所,却经常在小区里“扫楼”或在垃圾桶前翻找捡拾纸皮、空瓶子等废旧物品。连日来,记者走访邕城多个小区了解到,在小区里经常见到有老人捡废旧物品,部分小区甚至出现“竞争激烈”的场面,由此造成了不良影响。在大多数小区业主看来,捡拾变卖有回收价值的废旧物品并不丢脸,也并非低人一等,但乱翻垃圾、随意堆放废旧物品导致公共区域臭气熏天等不文明行为,在激发邻里矛盾的同时,也破坏了小区的和谐环境。
走访
小区有老人捡拾废旧物品 经常“扫楼”或翻找垃圾桶
4月9日中午,记者在百花岭路华凯逸悦豪庭小区看到,小区各楼栋前均放置有垃圾桶,除了业主前来倒垃圾,还有一些老人拿着蛇皮袋站在垃圾桶前来回走动,不时上前翻找纸皮和空瓶子。因天气回暖,垃圾桶传出的臭气让过往业主都不禁掩鼻,这些老人却全然不顾,若无其事地往垃圾堆里翻找可以回收的废品,动作相当熟练。
在该小区另一处垃圾桶前,同样也有老人在翻找。看到桶里并无“战利品”,老人提着蛇皮袋进了楼栋。“准备‘扫楼’,挨个楼栋楼层去捡纸皮了。”有熟悉老人的业主告诉记者,表情有些无奈。
在明秀东路荣和山水绿城小区,业主们反映,小区里老人捡拾废品的现象也很普遍,且经常在夜里行动。4月2日22时,记者在该小区发现,有老人低头站在一排垃圾桶前翻找,并将找到的纸皮、空瓶等废品统一装进袋子里或是捆绑好,放到楼栋架空层旁的偏僻位置。
在明秀路一小区,一名老人背着装废旧物品的蛇皮袋在几个垃圾放置区间走动。记者 宋延康 摄
相比商品房小区,单位宿舍区的情况要好一些,但也有人捡拾废品。在竹溪大道某单位宿舍楼,住户李女士发现,刚搬来不久的一位阿姨“承包”了宿舍区里的废品。“不过老人也比较自觉,不会翻得很厉害,上面有合适的就拿走。”李女士说,宿舍区里都是相互认识的退休老人,大家会顾面子,不会去捡拾废品。
记者走访中还发现,居住氛围比较成熟的小区,捡拾废品的人员也会相对多一些,有的老人甚至半夜都在分拣废品。
影响
占用公共区域堆放废品 影响环境卫生存在安全隐患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爷大妈们在小区里捡废品,一天下来收获不少,但这些废品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堆放到公共区域,如楼道、配电房、架空层,甚至家门口,不仅臭气熏天,还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老人将废旧物品堆放在楼道下等公共区域。记者 宋延康 摄
“现在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还把垃圾放在楼道,味道特别难闻。说了好多次,一点改变都没有。”华凯逸悦豪庭业主叶女士说起这事,特别气愤。有业主表示,垃圾容易孳生细菌,公共区域被这些废品占用,已经影响了小区环境卫生,让人难以忍受。
“有的老人捡垃圾,把不同垃圾桶的垃圾都翻出来,垃圾袋子打开了又不扔回垃圾桶,有的还带着小孩来捡。”家住青环路恒大苹果园小区的陈女士说,业主投诉了很多次,但收效甚微。
一些业主表示,有时候坐电梯看到老人提着一大袋垃圾进来,各种气味扑鼻而来。“我们栋我见过好几次了,和孩子们一起住的,平时见面也打招呼,还真不好说她。”家住普罗旺斯小区的刘女士无奈地说。
部分小区实行楼层梯控,但业主们惊讶地发现,“扫楼”的老人持有通卡,全小区全部楼栋都畅通无阻,“应该是去外面办的通卡,每天都来‘扫楼’,有时家里的纸皮箱或是空瓶子刚放在门口没多久,就没影了”。
有的业主觉得这些老人捡拾废品也挺不容易的,便将家里的纸箱子攒一攒,特地留给他们。“其实只要不影响到小区邻居正常生活,老人捡拾废品卖钱,无可厚非,不应过多指责。”业主黄先生的话,代表了一部分业主的看法。
无奈
老人“捡垃圾”频频被投诉 家人及物业屡劝仍拦不住
在很多人看来,老人捡拾纸皮、空瓶子等废品,无非就是拿去废品收购站变卖补贴家用。但记者采访发现,部分捡废品老人本身就是小区里的业主,有的还领着退休金,或是有其他经济来源,生活并不困难。
夜色里,老人在小区垃圾桶前翻捡废旧物品。记者 宋延康 摄
“以前过惯苦日子了,捡纸皮也算是废品利用,还能攒点钱留给孩子。”秦阿姨就是捡拾废品大军中的一员。她说,自己退休前在老家上班,如今每月有2000多元退休金,加上孩子平日也会给些零花钱,吃穿基本不愁。
韦老伯平日干保洁工作,下班了就骑着电动自行车四处转悠,看到有空瓶子、纸皮就顺手捡走。“我不乱翻,有就拿,没有也不乱翻。”韦老伯说,自己也知道有业主在背后议论,但他觉得无所谓,“我又不犯法,我捡我的,他们说他们的。”韦老伯透露,他每月工资2400元,捡废品如果勤快一些,有时收入比工资还高呢。
采访中,一些来自农村的老人表示,自家经济条件差些,他们进城帮儿女带娃,平日捡废品也只是发挥余热,自食其力,并不丢人,反而比一些“啃老”的年轻人要强得多了,“自己挣的踏实,也有安全感。年轻人上有老下有小,都不容易,减轻他们的养老压力”。
对于老人捡拾废品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有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表示,“劝也劝了,家人也通知了,老人很固执,听不下去”。某小区的一名物业经理向记者透露,小区里有一对老夫妇,平时捡拾废品往楼道搬,邻居不厌其烦,投诉电话打了无数次。物业上门做工作,老人的孩子也劝,甚至以“断绝关系”要求老人别干这些,仍拦不住老人的拾荒举动。“太难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看到老人翻找垃圾时制止,不要翻得到处都是,公共区域也及时清理。”该物业经理叹气道。
相关链接
2021年5月,中国老龄协会发布《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现状与发展报告》和《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指南》。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60岁以及以上老年人中老年痴呆约有1507万,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2220万。受访者中,女性占58%,男性占42%。
报告指出,我国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工作仍存在专项政策制度不完善、专业照护服务供给不足、社会知晓率偏低、家庭照护经济负担沉重等问题。 (记者周志英 )
分析篇
“捡垃圾”只囤不卖要警惕老年痴呆
专家医生建议:儿女应多尽孝多陪伴多开导老人,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如今,不少人经常说要“断舍离”,给生活“做减法”,下定决心“扔扔扔”。然而,有的老人却经常将捡来的空饮料瓶、旧衣物、包装盒、纸箱等废旧物品带回家。为何这些老人爱囤东西、爱捡破烂,且屡劝不改?近日,记者向心理学专家、医生了解后得知,爱囤东西是一些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这主要与其成长背景有关,因为经历过物资缺乏的年代,较为节俭;也有人是因为东西用久有感情或代表某时段的回忆,舍不得扔。但“过于爱惜”,严重囤积物品可能是老年痴呆的症状之一。
分析
家里老人爱捡拾囤积垃圾 或是安全感缺失等四种原因
家住北湖路的何先生说,他们家三代同堂,但房子不大,因此妻子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清理一些不必要的物品。但家里老人多年来都有捡废旧物品的习惯,经常捡些纸皮、废铁、空瓶子等堆放在阳台。他经常会趁老人不注意悄悄扔了,有时还会为此发生争吵。近两年来,老人捡的废旧物品更多了,不仅把阳台堆满了,还堆放在自己住的房间里,家人怎么劝也不听。
市民葛女士对母亲爱捡废旧物品回家的习惯直叹气。她曾跟母亲说过多次,捡回来的东西不卫生,老人答应了,但过段时间又开始捡,“老人年纪大了,估计是有些空虚了,我们劝了好多回都劝不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为什么不少老人仍喜欢捡拾囤积废旧物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西社会心理学会党支部书记刘晓颖分析表示,老人喜欢捡拾废旧物品通常有四种原因:第一,可能是一种习惯。一些老人从物资比较缺乏的年代走过来,养成省吃俭用的个性,看到一些能变卖的废旧物品就会想办法捡起来,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拿去卖。一旦形成这种习惯,哪怕是衣服鞋帽等可能无法变卖的废旧物品,也会越捡越多。
第二,有的老人年纪大了,且没有养老金,会产生“自己还有没有价值”“孩子会不会看不起我”或“有没有觉得我是家庭的累赘”等想法。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通过捡拾变卖废旧物品以减轻儿女的负担,以此希望得到孩子的肯定,这是安全感的缺失问题。
第三,可能有些老人曾经受过挫折或遭遇过什么事情,导致将情感寄托在捡废旧物品上。这也反映了老人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可能是大脑出现病变、功能退化,应警惕他们有没有可能患上老年痴呆或者其他精神类的疾病。
第四,可能是老人的生活比较孤独,生活中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对象,将捡拾垃圾、旧物作为精神依托。
警惕
“捡垃圾”只囤不卖是老年痴呆临床表现 发现老人行为异常及时就诊
“老年痴呆是老年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在疾病的早期到中期阶段,对外界的判断、认知能力出现了问题。”南宁市中医医院脑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兰鹏介绍,根据相关研究,约70%的老年痴呆会有各种伴发症状,其中“捡垃圾”出现概率为50%。即“捡垃圾”是老年痴呆的临床表现之一,常人的生活行为、生活常识、法律法规在他们的思维中不存在。有的老人会把垃圾捡回家,但不会分类、不拿去卖,是因为他们认定这些东西是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他们会囤积大量废品,其实是出于“我要生存”的本能,而这种本能则是由于认知障碍所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寿命逐步提高,患老年痴呆的比例越来越高。兰鹏在平时的接诊过程中发现,有的老人没有发现自己患病,大多是孩子发现后带到医院就诊。一般来说,判定老人捡垃圾行为是否为病理性,主要观察其捡垃圾的目的。如果不会分类和整理,也不出售废品,病态的可能性较大,需尽早到医院就诊。如果老人囤垃圾的行为不是病理性的,分类好,定期拿去卖,子女要对他们这种行为多理解。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吴李硕也表示,很多疾病都会引起行为异常(如脑卒中、脑炎等疾病)。如果老人突然爱捡废旧物品,或者习惯在家囤积垃圾,则有可能患上老年痴呆。老年痴呆会出现人格和行为的异常,同时还伴有记忆障碍、视空间能力损害、计算力损害,甚至失语、失用、失人等症状。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有50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其中50%~70%是老年痴呆,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达到3%~7%,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而85岁以上老年人,每3~4人中就有1人存在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分为轻、中、重三个阶段,但前期没有临床症状,只有脑部的病理改变,比如会出现老年斑等现象。一般市民无法判断老人患老年痴呆的轻重程度。”吴李硕医师告诉记者,老年痴呆早期可以通过药物进行干预,以延缓病情。如果发现老人出现记忆力明显减退、完成日常家务变得困难,语言障碍、时间和地点定向能力丧失,判断力、理解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情绪和行为的异常改变(乱放东西、情绪不稳定),命名能力丧失、图形失认、做事失去主动性等危险信号,家属应及时将老人带到医院就诊。不要等到老人患病严重了,比如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记忆力严重退化、走失等才就诊,那时就晚了。
据了解,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2019年成立认知功能障碍疾病亚专科,开设了记忆门诊,并组建了南宁市卒中后认知障碍筛查示范中心,并且拥有一套筛查训练系统,能帮助患者评估各领域受损程度,进行精准个体化的康复训练。
建议
儿女应多尽孝多陪伴多开导 鼓励老人培养兴趣爱好多社交
那么,作为家属应该如何去引导老人呢?刘晓颖老师建议,儿女要多尽孝、多陪伴,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如果老人产生“年纪大了没用了”的心理,年青一代要安慰他们,告诉他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意义和责任,经历了青年和中年,无论是否有成就,进入老年可以去回味、体会,不要懊恼,要学会顺其自然地度过老年时光。有些老人真的喜欢捡废旧物品,劝说也不听,那么可以联系环保组织,引导他们成为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也可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在家附近多走动。另外,如果老人囤积的废旧物品越来越多,比如破烂衣物、发霉食品等都捡回家,就要带老人到专科医院进行相关检查,看看是否大脑功能出现了病变或衰退,要及时对老人的认知能力、行动能力进行评估,根据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和就医。
吴李硕医师建议,老年痴呆的预防要从中年开始做起,积极用脑、充足睡眠、培养兴趣爱好、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预防慢病。家属可以多给予老人各方面必要的帮助,多陪老人外出散步,或参加一些学习和力所能及的社会、家庭活动,消除孤独、寂寞感,感受家庭的温馨和生活的快乐。多安慰、支持、鼓励老人,遇到病人情绪悲观时,应耐心询问原因,予以解释,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以活跃情绪;维护老人的自尊,注意尊重老人的人格,对话时要和颜悦色,专心倾听,回答询问时语速要缓慢,使用简单、直接、形象的语言;多鼓励、赞赏、肯定老人在自理和适应方面做出的任何努力。切忌使用刺激性语言,避免使用呆傻、愚笨等词语。
此外,还需要帮助老人进行记忆训练。比如鼓励老人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帮助其认识目前生活中的人和事,以恢复记忆并减少错误判断。鼓励老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交活动,通过动作、语言、声音、图像等信息刺激,提高记忆力。在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方面,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常识,训练老人自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记者韦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