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省级未来社区创建项目新进展,宁波这七个社区确定实施方案

房产|来源:央广网2022-04-22 15:33:19|网络编辑:刘婷

央广网北京4月22日消息 近日,宁波市召开了第四批省级未来社区项目第二轮方案评审会,继4月13日的第一轮评审会后,本次评审会又确定了七个未来社区项目实施方案,包括海曙郎官社区、江北大闸社区、镇海白龙社区、北仑玫瑰社区、鄞州海创社区、慈溪界牌社区和前湾南洋小城社区。

根据今年1月份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的 《宁波市2021年市级未来社区创建名单》显示,2021年宁波市未来社区项目共61个,其中35个入选省级第四批未来社区创建项目,包括旧改类29个,新建类6个。而4月开启的两轮方案评审会,审核通过的14个未来社区项目,均为旧改类。

未来社区旧改类是什么意思?未来社区旧改类以20世纪70-90年代老旧小区为主体,对存量社区进行整合提升,包括以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局部拆除改造;同时鼓励采取全拆重建和插花式改修建等方式,通过植入场景功能和数字化服务,因地制宜地进行新型社区升级。

未来社区旧改类怎么改?根据《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信息,旧改类未来社区需在满足“邻里”“教育”“健康”“服务”“治理”5项场景标配指标的基础上,鼓励选配“创业”“建筑”“低碳”“交通”4项场景指标,增强旧改类未来社区的特色性。

(一)打造未来邻里场景

营造特色邻里文化,突出社区即城市文化公园的定位,以城市乡愁记忆和社区历史文脉为基础,以和合文化为引领,坚持人文多样性、包容性和差异性,营造承载民俗节庆、文艺表演、亲子互动等活动的邻里交往空间。构建邻里贡献积分机制,弘扬诚信守约、共享互助、公益环保社区精神,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构建服务换积分、积分换服务激励机制。打造邻里互助生活共同体,制定邻里公约,建立邻里社群,发挥居家办公人员、自由职业者、志愿者及退休专业人员等群体的特长优势,为居民提供放心安全的服务,形成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氛围。

(二)打造未来教育场景

高质量配置托儿服务设施,重点发展普惠性公办托育机构,探索临时看护、家庭式托育等多元化模式,强化专业托育员培训和监管体系建设,实现3岁以下幼儿托育全覆盖。提升扩容幼小服务设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打造“名师名校在身边”青少年教育平台,围绕3-15岁年龄段教育需求,打造社区青少年线上线下联动的学习交流平台,打通优质教育资源进社区的渠道,集成素质拓展、兴趣活动等多种类型教育服务。搭建“人人为师”共享学习平台,建设社区邻里共享学堂、共享图书馆等,探索建立社区全民互动的知识技能共享交流机制,丰富教育培训内涵,倡导终身学习新风尚。

(三)打造未来健康场景

促进基本健康服务全覆盖,围绕实现全民康养目标,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电子档案系统,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推广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应用,探索社区健康管理线上到线下(O2O)模式,促进健康大数据互联共享。创新社区健身服务模式,科学配置智能健身绿道、共享健身仓、虚拟健身设备等运动设施。加强社区保健管理,普及营养膳食、保健理疗等养生知识。促进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全覆盖,创新多元化适老住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嵌入式养老机构、老年之家等场所配置,支持“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模式应用。构建名医名院零距离服务机制,探索城市医院与社区医院。合作合营,通过远程诊疗、人工智能(AI)诊断等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共享。

(四)打造未来创业场景

搭建社区“双创”空间,结合地方主导产业培育,按照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领域特色创业需求,配置孵化用房、共享办公、家居办公(SOHO)等“双创”空间,配套共享厨房、共享餐厅、共享书吧、共享健身房等生活空间,营造社区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激发共享经济潜能,依托社区智慧平台,形成共享服务需求与供给零距离对接场景,促进社区资源、技能、知识等全面共享。健全特色人才落户机制,推出多类型人才公寓,采用定对象、限价格等方式,建立利于招才引智的出售出租政策机制,吸引更多特色人才安家落户,打造各类特色人才社区。

(五)打造未来建筑场景

推广集约高效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布局模式,围绕公交枢纽和轨道交通站点,形成大疏大密布局模式,探索容积率弹性管理机制,推动地上地下空间高强度复合开发,统筹做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衔接。打造绿色宜居宜业空间,促进空间集约利用和功能集成,探索弹性功能组合空间模式,优化青年创业公寓、新型养老公寓等配比,推广智慧家居系统应用。建设个性化、泛在化绿色公共空间,依托阳台绿槽、社区公园、屋顶花园等,提高立体复合绿化率,完善配备服务设施,打造艺术与风貌交融未来建筑场景。搭建数字化规划建设管理平台,构建社区信息模型(CIM) 平台,实现规划、设计、建设全流程数字化,建立数字社区基底。应用推广装配式建筑、室内装修工业化集成技术。

(六) 打造未来交通场景

突出差异化、多样化、全过程,构建“5、10、30分钟出行圈”。以车实现5分钟取停为目标,统筹车位资源,创新车位共享停车管理机制,推广应用自动导引设备( AGV )等智能停车技术。完善社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供给,预留车路协同建设条件,为5G环境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运行留白空间。以人实现10分钟到达对外交通站点为目标,创新街区道路分级、慢行交通便利化设计,倡导居民低碳出行,通过信息服务实现一键导航、交通无缝衔接,打造居民便捷交通站点出行圈。以物实现30分钟配送入户为目标,运用智慧数据技术,集成社区快递、零售及餐饮配送,打造“社区——家庭 ”智慧物流服务集成系统。

(七)打造未来低碳场景

打造多能协同低碳能源体系,构建社区综合能源系统,创新能源互联网、微电网技术利用,推广近零能耗建筑,建设“光伏建筑一体化+储能 ”的供电系统、“热泵+蓄冷储热”的集中供热(冷)系统,优化社区智慧电网、气网、水网和热网布局,实现零碳能源利用比例倍增。构建分类分级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打造海绵社区和节水社区,推进雨水和中水资源化利用。完善社区垃圾分类体系,提升垃圾收运系统功能,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打造花园式无废社区。创新互利共赢模式,引进一体化开发、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综合能源服务商,搭建综合能源智慧服务平台,实现投资者、用户和开发商互利共赢,有效降低能源使用成本。

(八)打造未来服务场景

推广“平台+管家”物业服务模式,依托社区智慧平台,按照居民基本物业服务免费和增值服务收费的原则,合理确定供物业经营用房占比,统筹收支平衡。建立便民惠民社区商业服务圈,完善现代供应服务管理,创新社区商业供给和遴选培育机制,以多层次、高性价比为主要标准,精选各类商业和服务配套最优质供应商并在社区推广,结合020模式应用,支持其做大做强,努力催生一批本土品牌。建设无盲区安全防护网,围绕社区治安,构建设界、控格、守点、联户多层防护网,应用人脸识别等技术,推广数字身份识别管理。围绕社区消防和安全生产,应用智能互联技术,实现零延时数字预警和应急救援。

(九)打造未来治理场景

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健全民意表达、志愿参与、协商议事等机制,推动党的领导更好嵌入基层治理实践,引领基层各类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采用居民志愿参与的自治方式,构建社区基金会、社区议事会、社区客厅等自治载体和空间,激发多方主体广泛参与社区治理。推行社区闭环管理和贡献积分制,形成社区民情信息库,推举有声望、贡献积分高的居民作为代表共同管理社区事务。搭建数字化精益管理平台,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和“浙政钉”平台,促进“基层治理四平台”的融合优化提升,梳理社区各项任务,强化基层事务统筹管理、流程优化再造、数据智能服务,有效推进基层服务与治理现代化。

总体来看,未来社区就是“一心三化九场景”,即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基本内涵,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九大场景,打造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