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World Malaria Day),设立这个日子旨在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对疟疾的重视,推动全球进行疟疾防治。
你了解疟疾吗?
疟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传染病致死病因之一,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今天我们了解什么是疟疾?如何预防?
[视频]世界防治疟疾日丨什么是疟疾?(来源:新华网)
疟疾的传播媒介主要是按蚊。此外,还可由母体传给胎儿,造成先天性疟疾,也可经输血传播。
疟疾的流行与当地的温度、雨量是否适合蚊虫和疟原虫的发育、繁殖关系密切。疟疾流行的季节往往气候温暧、雨量较多,蚊虫能大量繁殖。
非疟疾流行区的人对疟疾抵抗力弱,当进入流行区时易感染疟疾。流行区的患者或带虫者进入非流行区时易传播疟疾。所以,人口流动容易造成疟疾的传播。
如何预防疟疾?
预防疟疾的手段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病媒控制是全球现有抗击疟疾战略的根本要素之一。病媒控制能够成功减少或阻断疾病传播,特别是在疟疾高发地区。室内滞留喷洒和长效杀虫剂浸泡蚊帐是两种广泛适用的疟疾病媒控制核心措施,能保护人类不受携带疟疾病原的蚊虫叮咬。
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区,派驻非洲、东南亚等地的随队医生应当具备疟疾诊治能力,并储备足量疟疾治疗药物。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
预防疟疾的最好方法就是防止蚊虫叮咬。
哪些人容易被蚊虫“盯上”?被叮后应该怎么办?如何做到有效防蚊虫叮咬?下面这些小妙招小伙伴们快快get吧!
3000万→0!中国向疟疾说“不”!
疟疾在中国俗称“打摆子”,曾经是我国流行历史最久远、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的传染病之一。新中国成立前,每年约有3000万疟疾病人,其中30万人死亡,病死率高达1%。20世纪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我国曾出现两次大范围的疟疾暴发流行,最高峰出现在1970年,全国疟疾发病人数超过2400万。
随着防治历程推进,我国疟疾防控和救治能力显著提升,疾病负担大幅度降低。自20世纪70年代青蒿素问世以来,所治愈的疟疾患者不计其数。青蒿素类抗疟药,成为疟疾肆虐地区的救命药。
2010年,《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出炉,我国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提出要在2015年消除大部分地区的疟疾,2020年实现全国消除疟疾的目标。
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连续3年没有本土疟疾病例,并建立有效的疟疾快速检测、监控系统,制定疟疾防控方案,才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
2017年,我国首次实现零本土病例报告的重大突破。
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这是我国继天花、脊髓灰质炎、丝虫病、新生儿破伤风之后消除的又一个重大传染病。
实现“无疟疾世界” 中国在行动
全球目前仍有91个国家和地区有疟疾流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最为严重,占全球比例的90%。但自2000年以来,全球疟疾死亡率已经下降了一半,“中国神草”青蒿素功不可没。
2000年以来,世卫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作为一线抗疟药物,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
[视频]青蒿素的诞生(来源:@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
屠呦呦和青蒿素的故事在中国乃至全球家喻户晓。屠呦呦曾说,青蒿素是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今年是青蒿素问世50周年。就在4月25日“世界防治疟疾日”这天,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加强青蒿素抗疟国际发展合作,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致贺信。
不止于青蒿素的研究,中国已通过多种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抗疟援助,为全球根治疟疾贡献智慧和方案,为实现“无疟世界”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贡献中国力量。
2004年10月10日下午,在利比里亚绥德鲁附近村庄,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防疫医生使用喷雾机灭杀蚊虫以预防疟疾、登革热、恙虫病和瞌睡病。中国维和医疗队多次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绥德鲁附近热带雨林中的村庄,为当地老百姓免费送医送药,被当地人称为雨林中的"天使"。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2005年4月25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肯雅塔国家医院,一名医生正在给一名疟疾患者作检查。 新华社记者王晓顺摄
2019年6月12日,在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工作人员在中企承建的污水处理厂内巡查设备运行情况。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2008年与赤道几内亚政府签署工程合同,对首都马拉博老城区污水管网进行改造,并建设该国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后,马拉博的疟疾发病率有了明显下降,远低于该国平均发病率。新华社记者 张宇 摄
来源: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网、新华网科普事业部、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