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夜风拂过的邕江边,倚靠着车尾厢、手捧精致的蛋糕拍照,是时下的热门打卡方式。如今在南宁,受年轻人欢迎的车尾厢集市、网红小摊不少。年轻人为何热衷摆摊?有人说,这是为了实现心中与“自由”有关的那个梦想;还有人说,摆摊只是一个赚钱方式。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今日推出“车尾厢里的梦想与现实”报道,敬请关注。
现象篇:南宁这届年轻人为何爱摆摊
有人说,小摊最能代表一个城市的人情味和烟火气。在南宁市青山大桥的车尾厢集市,跟某个网红车尾厢摊点拍照是要排队的;社交媒体上,还有人追逐摊主的摆摊路线。南宁的车尾厢集市、流动小摊究竟有多火?从以前的“练摊”到现在的车尾厢集市和小推车,摆摊为什么吸引年轻人?南国早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一名咖啡小哥在南宁三祺广场外广场售卖咖啡。南国早报见习记者 易治平 摄
梦想照进现实 有人摆摊月入数万元
4月15日晚7时许,夜幕降临,位于南宁市青环路青山大桥附近的一处车尾厢集市陆续开摊。晚上8时以后,顾客渐多,集市热闹非凡,一直持续到零点后摊主们才会收摊。
南宁市民千先生是车尾厢集市的摊主之一。此前,他曾关注过国外的车尾厢集市,很向往这种自由自在的经营模式。这股风潮刮到南宁后,他于去年开启了车尾厢摆摊生涯,主要经营东南亚手作饮品,例如老挝冰咖啡、泰式粉红甜奶、手打柠檬茶等。他的“摊位”是一辆蓝色小车,挂着彩色灯牌和小灯饰,色彩漂亮又上镜,吸引了很多顾客来拍照打卡。
“只要不下雨,几乎每天都出摊。”千先生说,他还经营着一家纹身店及一家露营基地,摆摊只是一个副业。起初,摆摊只是为了实现曾经向往的生活,但如今梦想与现实逐渐融为一体。
千先生坦言,摆摊其实很辛苦,不仅需要投入精力打理小摊,还得维系和顾客的关系,同时还是一个体力活。不过,冲着摆摊的收入,他也会坚持,“一晚上的营业额有1000~2000元。最多的时候差不多1个月有近10万元的营业额,最高的月收入在5万元左右”。不过,他表示,营业额也是因人而异,有的摊位一晚上营收上万元,有的可能就几百元甚至几十元。
南宁市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举办的露营节,吸引不少年轻人开车去参加车尾厢集市。南国早报记者 闫芬丽 摄
善于总结经验 摆摊才能走得更长远
除了车尾厢集市,南宁的年轻人还青睐另一种摆摊模式:一辆普通的小推车,装上雨棚,搭配好装饰品,说走就走,实现自己当老板的梦想。在南宁的航洋、朝阳、百益上河城、民族影城等商圈都有这样的小摊,瞄准的就是爱玩会玩的年轻消费者。
这些小摊销售冰粉、甜点等小吃或奶茶、柠檬茶等茶饮,还有花束、手作饰品等。有的摊主喜欢在固定地点摆摊,有的则根据人流量变换摆摊地点。其中,小吃、茶饮的摊位属于快消品,入门简单,更受年轻消费者青睐,很多尝试摆摊的摊主都会从这方面入行。
由于找工作不太顺利,又不想重复“996”的生活,山山(化名)决定买个小推车去摆摊,销售制作简单的三明治、寿司和豆浆。今年开始,他开启了早餐摆摊生涯,每个工作日的上午7时,准时出现在南宁的一个地铁站。
山山坦言,刚开始时准备不充分,没有价格牌,也不知道商品怎么摆更醒目,甚至有顾客问“三明治里面包了什么”,他都不知道如何应答,连续几天的营业额十分惨淡,还不够支付来回的路费。不过,他也认真总结了自己的优势:手作早餐卖相好、荤素搭配合理、食物的气味小,更受年轻上班族欢迎。
山山说,为了这部分顾客,他在出摊之余还坚持用社交平台记录摆摊心得,并配上照片和营养搭配的原则,以此吸引顾客。时间长了,渐渐积累了一批粉丝,甚至每晚都有人提前预订他的三明治,生意越来越好,收入逐渐和此前的工资持平。
南宁289上海天地车尾厢集市。南国早报记者 兰敏 摄
摆摊赚钱并非易事 入行需要三思而行
4月23日晚,南国早报记者在南宁会展航洋城周边看到,这里的车尾厢小摊外形都经过一定的设计,货物除了常规小吃,还有手工饰品、香水等,品种丰富。看得出来,每个小摊都在价格牌、灯饰等装饰品上下功夫,各局特色,吸引选购商品的市民在摊位前拍照。
一名卖耳环的摊主说,每天出摊前,她都会精心化妆打扮,尤其是搭配好自己的耳环、手链等配饰,把自己当成一块“人形广告牌”。她戴在身上的饰品往往有很多顾客询问,是卖得最好的。她还说,一些摊主扛不过初期的困难,没等到赚钱就退缩了,身边的摊位常换主人,她自己摆摊近一年已算是资深摊主了。
另一名摊主谢女士是手工达人,平时喜欢做一些毛线钩花作品,很受亲友欢迎。她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有人说出来摆摊不但能赚钱,还可以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此萌生了摆摊的想法。去年夏天,她把平时做的钩花作品积攒起来,又购置了推车等工具,加入了“摆摊大军”。然而,开摊之后,她的摊位生意惨淡,加上本职工作难以分身,坚持了两个月后,只好结束摆摊生涯,连前期成本都没赚回来。
95后市民毛女士从事自媒体工作,结束白天的工作后,晚上就开着“小黄车”摆摊,售卖咖啡、奶茶、柠檬茶等。由于颜值不错且出摊时间固定,她的摊位已经聚集了一群会固定消费的粉丝,每个月的收入都有保障。
“我曾遇到过一些年轻摊主,以为开一辆车过来就能经营小生意,后来发现并非易事,入不敷出,一两个月后就放弃了。”毛女士说,如果全职摆摊,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投资成本,而且收入可能会不太稳定,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不一定能坚持下去,入行还需三思而行。
探讨篇:要做弄潮儿 这些问题得弄明白
有的人精心挑选了商品售卖,却无人问津;有的人生意看似红火,收摊算账才发现“忙了个寂寞”;有的小摊存在食品安全或商品质量问题,让消费者直言“被坑”……摆摊热潮的背后,藏着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车尾厢摆摊热怎样才能持久?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言献策。
市民:既享受便利,也担心食品安全
“我觉得车尾厢集市挺适合年轻人,有好吃的东西,拍照也好看,感觉氛围挺好的。”95后市民王女士说,南宁的一些创意集市,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创业空间,也让大家多了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然而,车尾厢集市存在的食品安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在购买车尾厢摊主自制的提拉米苏时,李女士就踩过“雷”——提拉米苏的价格比蛋糕店高了不少,还有一种保存不当而产生的奇怪酸味。
除了食品安全,还有市民担心,这些小摊出摊的时间和地点都很自由,一旦买到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很可能连商家在哪里都找不到。
市民周先生认为,虽然年轻人摆摊创业不容易,也值得鼓励,但希望能够尽可能规范化管理,“比如,食品、饮品类要注意安全卫生,流动摊位不要扰民或者影响城市环境”。
专家:摆摊最好先试水
南国早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摆摊浪潮中,能赚钱的摊主始终是少数;有人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结果不尽如人意;还有人在短暂进入后,又迅速离开。
“年轻人热衷摆摊,这是了解社会和自我、积累自我的一种方式。”广西人才服务中心特聘就业创业导师农宗灵说,对于年轻人摆摊应持支持和乐观的态度。他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释放年轻人的创意和特殊资源与能力,若是作为副业,利用闲暇时间来摆摊,也可以带来盈利和社交圈子。
农宗灵建议,年轻人应多参加这类的微创业体验,可以先以副业的形式试水一下,“试水时不要对盈利抱有过高期待,应以了解市场、了解自我、积累经验作为主要目标。”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学博士陆义敏认为,年轻人热衷摆摊,涉及目前的就业形势。有的年轻人在就业择岗时,可能不太满足于固定做一项工作,相对来说,摆摊更像是一种灵活就业方式。同时,对年轻人来说,摆摊也能给他们更多发展机会。例如,把摆摊当成副业,可以增加部分收入来源,也能更多地接触社会,考察自己是否适合这样的创业方式。
业内人士:“15分钟生活圈”离不开小摊
最近几年,南宁兴起不少创意集市。一些商场为了吸引人气、提升客流,也会招募摊主组织集市;一些小摊也确实给市民的生活带了便利。如何将小摊的热闹和城市规划结合起来共同发展,成为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记者走访了解到,一般来说,商场集市的主办方通常会对摊主和摊位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摊位如何装饰布置、售卖什么产品,整个摊位的格调和售卖的产品质量等方面。此外,不少集市都会收取摊位费或押金。对于美食类摊位,有的主办方会要求摊主提交个人健康证或产品检验合格证,有的则没有过多要求。
“可以增加更多的摆摊位置,特别是社区配套不完善的地方应鼓励地摊,还可以给大学生设置专场摆摊区域。”农宗灵说,在为摊主创造摆摊条件的同时,所有地摊也应加强区域防疫和安全管理。如果销售食品类商品,一定要有食品安全意识和正规的进货渠道及管理。
华蓝集团智库办副主任、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国土空间规划院副总规划师刘星光介绍,地摊经济是城市烟火的代表形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市民生活需求,但同时在地铁口、十字路口等交通枢纽附近摆摊,会带来安全、卫生、秩序等隐患,不加以管控还将对城市整体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刘星光认为,从城市规划角度看,想让地摊经济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首先要做的是为这些流动的小摊点留足留好发展空间,因势利导,让他们融入居民生活圈。同时,现在业内愈发强调土地的“混合利用”,即一片区域允许有多种业态,可在合适地段划定小摊自由选择出摊的地点,以促进其更便利、安全地为居民服务。此外,有关部门可以加强管理,并能对这些小摊做一些正向引导,以提升这些区域的风貌特色、生活品质,树立良好城市形象。(记者 李艺 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