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静华的笔记本上,清晰地抄写着这句话——“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令人心潮澎湃”。作为一名从事电气工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她始终在逐风追电中实现梦想;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她热爱这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扎根西部教育的讲台。
黎静华32岁成为广西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科学基金项目,多篇科研论文发表在国内外顶级期刊,曾获得广西科学技术发明奖、广西青年科技奖、中国电力创新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多项荣誉,包括最近获得的广西青年五四奖章。探究她的成长历程,是她独守实验室青灯的勇敢,对科研的初心和信念。
在科研上,黎静华敢想、敢做,要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2009年,入职广西大学的第三年,黎静华第一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时全国资助率还不到15%,此前学院也从来没有青年教师拿到过国家级项目,所以周围的人都认为没戏,劝我不要折腾了。”但黎静华就想着要实现这个零的突破。她整天泡在实验室里,即便大年三十也是如此,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申请书。努力终究没有白费,她获批了学院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而更让人欣慰的是,黎静华的突破,带动了学院年轻老师申报科研项目的热情和积极性。
黎静华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能源并网优化运行与控制。她和团队紧紧围绕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抓住广西新能源特色,开创性提出了四维全景预测技术,实现了对新能源随机特性从“基本不认识”到“可以提前感知”的跨越。该成果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专家组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显著推动了行业在新能源预测技术方面的进步。广西很多糖厂靠蔗渣发电,但这种发电系统不稳定,会不时停电造成企业损失。黎静华和团队瞄准这一痛点,研发相关装置,让糖厂的自发电系统趋于稳定。
“每个学生都像一件璞玉,需要教师作为匠人好好雕琢。”在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黎静华对学生是出了名的严谨和认真。但同时,要求严格的她又是学生们口中的“华姐”,生活上的困难,成长中的烦恼,都可以和她说说。逢年过节,她经常邀请没有回家的同学一起谈家常。她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将一直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