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牢固根基。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今日之中国,万物繁盛、生机勃勃,青山绿水之间,开启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6月1日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是让幸福临门的复兴支点、强国钥匙。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写出来的、喊出来的,而是靠实打实、硬碰硬干出来的。我国是世界上曾经受土地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河北塞罕坝到山西右玉,从内蒙古库布其到新疆柯柯牙,昔日的“沙进人退”变成了如今的“绿进沙退”“人沙和谐”,重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美景。这种历史性转变,不仅标注着中国荒漠化防治的坚实步伐,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的生动见证,更成为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美丽中国的真实写照。事实表明,没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没有一切,更谈不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需要,就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让美丽家园幸福飞扬。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贵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到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再到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新进展,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展现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要开展轰轰烈烈的节能运动,还要大力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这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不仅能给社会治理和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革,更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要重点抓住与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紧密相关的环节,通过开展绿色生活进家庭、进社区、进机关、进商场、进酒店、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提升全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如:垃圾分类,变废为宝;随手关水,节约水资源;购买节能电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出行,减少大气污染;不使用一次性餐盒或一次性筷子,减碳减塑;多种一棵树,为地球增绿;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只有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融入衣食住行用等每个环节,让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成为大众化的主流选择,才能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举手之劳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积沙成塔、积水成渊”的力量,使美丽中国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中大放异彩,实现真正意义的现代化。
林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