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科研的支撑,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新时代的教育强国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一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年历史演进,充分彰显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显著的优势,全面坚持党的领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建设强理想之基,注信仰之魂。面对日趋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们要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旗帜鲜明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宣传,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人才培养的体量和质量,还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都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但是国内不同地域之间也存在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人民对于教育的需求已经从获取接受教育机会过渡到对于教育高质量的诉求。广西作为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立足广西高等教育实际,以问题导向,求真务实,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充分利用广西地处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和重要门户的区位优势,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优良的人文素养、宽厚的专业知识、宽广的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动融入和深度参与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在各种媒介的快速传播,大学生受到社会上各种不同思想的影响,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难免会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比如拜金主义导致的诸如“校园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流媒体和网络游戏的沉迷导致的学业荒废问题,以及一些大学生的偶像崇拜价值观问题等等。因此,高校必须确立主流意识形态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抵御消极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蚀,课程教学过程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围绕培养青年学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育人功能,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形成各类课程协同育人格局,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四、坚持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神舟十四号的成功发射、新冠疫苗的研制、5G和人工智能、现代能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部分基础学科的薄弱,也让我们在芯片研发等高精尖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科技创新,任重道远。
高校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结合点,地方应用型高校需要立足于广西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历史,主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构筑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一体”,产教深度融合、多元协同育人为“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度契合。通过建设校企、校政、校地和校校协同育人平台,实现“校政行企”多方在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以协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培养,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创新思维的养成。进一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统筹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专业升级改造,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广西地方经济发展。
(李国祥,作者系广西财经学院教务处副处长)